浮游生物“现身”日本岛附近 身“带”放射性污染 |
![]() |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15日说,他们对今年7月从福岛县磐城市沿海采集的浮游生物进行检测时,发现了高浓度的放射性铯。此外,小型底栖生物体内也检测出了较高浓度的放射性污染。研究小组7月上旬在磐城市沿岸60公里范围内的近海采集了浮游生物和小型底栖生物。
检测发现,在海岸附近采集的浮游生物体内放射性铯活度最高达到每公斤669贝克勒尔。不过在离海岸10公里采集的浮游生物,这一浓度只有每公斤6贝克勒尔。此外,海底栖息的棘皮动物海蛇尾的体内也检测出放射性铯-137。
据认为,这是由于浮游生物吸收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导致的。底栖生物会吸收海底积累的放射性物质,它们体内放射性物质浓度今后可能继续升高。由于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富集,研究人员担心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也会受污染。目前日本食用鱼类、贝类放射性污染安全标准暂定为每公斤500贝克勒尔。
此前,正在日本访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小组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善后处理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中期报告,提出应确保放射性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所,同时在计划疏散区内有必要设置标明放射线量的标识。
这份14日提交的报告指出,如果不能确保放射性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所,很有可能对国民健康和安全产生潜在影响。针对现在人员已经比较自由地进出计划疏散区的问题,报告指出,为了避免不必要地遭受辐射,计划疏散区的道路上应该设置标明放射线量的标识。专家小组在11月中旬前还将提交一份最终报告。本月13日,东京都的世田谷区道路上检测出最高每小时约3.35微希沃特的放射线量。
根据这一辐射量,如按“每天8小时室外活动,其余时间在木造的住宅中度过”的标准,居民全年可能遭受17毫希沃特的辐射,虽然低于日本政府作为疏散标准的20毫希沃特,但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全年遭受的辐射限度仅为1毫希沃特。

- 相关报道
-
- 国家疾控局:“五一”假期前后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2025-04-23)
- 谷雨节气将至 专家支招科学养生与疾病预防 (2025-04-21)
- 高尿酸痛风会引发肾病 应严格尿酸管理 (2025-04-21)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