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制药领域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

制药领域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

  未来,新药的出现将更多地依托于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关系。这些利益相关方将会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彼此间的共识有效地分担风险与收益。当下,全球制药领域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纷纷到期、公众对医疗产品信心的逐渐丧失、报销压力不断上升、研发费用日益攀升等等。


  尽管全球制药界一直在不断提升研发效率,但将原研新药真正投放市场的过程却是时间漫长、代价昂贵且充满风险的。据此,可以作出两大判断:一是现行的新药研发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二是未来新药的出现将更多地依托于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关系,网络中包括大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科研部门、研发外包机构、公私部门合作联盟、患者组织等,这些利益相关方将会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彼此间的共识有效地分担风险与收益。

  
  为进一步探索本土研发新途径,我们不妨将申报的新药按照原创属性分成三大类即完全自主研发型(Self-originated)、被授权开发型(Licensed-in)、对外授权开发型(Licensed-out)。在这三类新药中,被授权开发型新药的审批通过率最高,自主研发型次之,对外授权开发型新药最低。其主要原因是:被授权开发型新药在授权之前就已经过了一定的临床试验或药物筛选,并且在选择合作方时,专利拥有者会尽量挑选最具潜力或具一定实力的候选人,故被授权开发型新药具有了一定的“筛选效果”。

   
  在新药开发方面,选择哪类产品或在哪类疾病领域投入力量,是制药企业面临的关键选择。在企业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考虑至少三个问题:市场机会,包括竞争态势、报销体制等;靶点的确定,特别是肿癌、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受到多基因网络调控,仅瞄准单一靶标不易奏效;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治疗神经系统紊乱和癌症的药物具有较大市场空间,但必须考虑其开发周期较长且失败率较高。

   
  目前,全球制造业及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正经历巨大变化,旧的药物研发模式亟待转型。其中,在新药物发现领域,基于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逐渐成为重要途径之一,符合药物发现规律,且技术相对成熟的,其药物评价可以形成长期资源。

   
  随着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药物创新已经从泛泛合成、普遍筛选的简单模式发展为“分子机理研究-靶点确认-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合成-药理研究-早期评价”相结合的新模式。此外,如何在药物开发早期及体外药理学研究阶段便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开展临床有效性、潜在毒副作用的有效预测,以降低先导化合物的后期开发风险,也是构建新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新药开发的组织形式上,单一的独立开发已经让位于合作联盟、功能性外包等。近年来,全球已有超过半数的研发后期储备化合物源于外部开发,这种外部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许可授权、项目合作等形式实施。实践证明,研发外包在大幅减少研发成本,降低风险集中度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研发投资的回报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寻求更新的融资与协作模式,包括将资源投入与金融投资脱钩,日常运营控制与资产权力脱钩,以便获得下游最大的回报,最大程度地降低前期风险。与合同研究机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私募基金投资者开展合作,亦可以在掌握控制权和未来升值潜力的前提下,降低药企开发成本,并利用外部产能与合作方共同分担金融风险和内部开发风险,构建“完全一体化的药物研发网络模式”,正成为新药开发的新选择。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