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保健品品牌动态 > 保健品招商 转型需经过什么“磨练”

保健品招商 转型需经过什么“磨练”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历经20多年的发展,经过上世纪90年代近乎疯狂的发展后,到本世纪初,在社会大众的一片质疑声中步入低谷,卖保健品的把保健品当药卖,过分夸大宣传和无所不用其极的销售手段,加上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社会大众对于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逐步加深。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保健品招商行业开始了艰难的营销转型。中国保健品行业营销模式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宣传营销模式,宣传即是营销,例如保健品行业的泰斗三株。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上面打广告做宣传,下面铺通路抓销售。在宣传上,报纸、电视、墙体、小报、单页等无处不在;在销售上,城市、农村同步推进,会销、义诊等全面开发。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两手抓、两手硬。

   
  这种销售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首先与当时的市场及传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市场不规范,政策监管也宽松,宣传几乎不受限制;保健品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竞争环境宽松;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日常接触的相关信息很少,容易相信并尝试新事物;与现在相比,媒体费用也相对较低。

   
  其次,从这种模式本身来说,其销售三件宝“小报(广告)+专题+义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告,让消费者知道了产品;专题,让消费者深入了解了产品(深度说服);义诊,则让消费者信任产品并促使购买。然而,随着政策、市场、传播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再完全照搬这样的模式,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条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于是新的营销模式逐步演化出来。


  而现在,直效营销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1、政策的监管力度大,义诊、会销等方式已被明令禁止;2、经过保健品市场多年的“锤炼”,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越来越低;3、直销的门槛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高,资质审批难。


  什么是品类营销?即上打高空广告,下设渠道终端,将产品定位于某一种特定的用途。与直效营销的侧重点不一样,它主要依靠精准的定位和高频次的电视广告宣传来拉动销售,通过广告形成品牌拉动和品类垄断,终端主要起到承接广告、形成销售的作用。与功能营销不同的是,它规避了政策的约束,不再依靠义诊、会销等不正规方式拉动销量,由原来保健品招商的“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型。

   
  然而,传统模式运作的保健品又因季节性太明显,在商超销售保健品的时效性过于集中,一般就是几个节庆期间(最突出的就是中秋节与春节),大多数时间,商超的保健品专柜门可罗雀,淡季旺季过于明显,致使渠道成本居高不下,广告风险也与日俱增。过高的终端成本与广告投入使不少企业不堪重负,曾经叱咤风云的几大洋参品牌,如康福来、金日、万基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保健品招商的创新营销又提上了日程,非店铺销售或OTC药线渠道开始悄然流行,市场衍生出了以益生康健、禾健等为代表的电话销售模式,以及以汤臣倍健、石药果维康为代表的OTC渠道模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大保健产品,都注重会员营销,推广系列化产品。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