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 衡量药品质量的标尺 |
![]() |
经常吃药的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种药,虽然名称规格都一样,但生产厂家不同,疗效和副作用就相差很大。为什么临床医生偏爱用进口药或合资药?因为进口药或合资药与课本上讲的差不多,不管原研还是仿制,质量变化不大,基本上可以替代。而国产药,尽管名字和主成分相同,但厂家不同,杂质谱就可能不一样,生物利用度不一样,临床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然就不同。基于此,有人对前段时间公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要求的未通过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将不予再注册和注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深表赞同。
仿制药必须遵循“仿制要同,质量一致,临床可替代”的原则,这是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所明确要求的。新办法实施后,新批准的药物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临床用药质量,然而在市场上,《新办法》施行前批准的药物更多,不按同样标准严格要求的话,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就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以中成药为例,原药材产地、种植、气候、采收季节、炮制、提取工艺、制剂生产等对其物质基础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最终产品物质基础的不同。正因为如此,不严格加强过程管理,真正做到“管理一致性、中间过程一致性、质量标准一致等全过程一致”,同一个厂家所生产的中成药,都很难保证批次间质量一致,更别说不同厂家间的质量一致了。
即使是化药,过去我们也往往仅注重主成分的一致,很少关心杂质。药品质量标准有的不规定有关物质检查,而即使规定了,也往往只限于总杂限度,而很少规定各个单杂的限度。仿制药的研制和批准也往往很少关注杂质谱比较,造成不同厂家间杂质谱的不同。杂质是影响药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杂质谱不同,如果仿制药中含有被仿制对象所没有的杂质,那么引用被仿制药物的安全性资料有什么价值,怎么能证明其可以替代被仿制药品?
事实上,制剂中所使用的原料药有多种合成路径,使用的起始原料和反应过程不同,用到的有机溶剂不同,产生的有关物质自然不同。即使原料质量一致,但所使用的辅料不同、制备工艺不同,如冻干制片和湿法制粒压片,有关物质又怎能确保一致?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来说,其在体内要经过崩解、溶出、吸收等过程,溶出和吸收上的差异有可能最终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而导致生物利用度的改变。体外溶出度试验是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特别是对于生物药剂学BCS分类Ⅲ类(即低溶出高渗透类药物)药物来说,溶出度曲线比较是制剂间质量比较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方法。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