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改从制度上调整医疗资源

医改从制度上调整医疗资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用最短时间织造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谈起医改的医疗资源话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委员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解答人们对医改的疑问,“推进医改需要加强沟通,让人们对医改有个合理的期望值。”作为一家大医院的院长,天天和患者、医生打交道。

 

  许树强常常要面对的是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带来的难题和矛盾:患者即使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也都涌向大医院,有的还要求住院占床位,可那些真正需要治疗的大病病人又难以住进来,“一床难求”;而一些基层和社区医院又没有患者去,资源闲置,不能为大医院有效分流患者。一方面,患者对医院的服务不满意,另一方面,医院常年超负荷运转,工作量每年增长20%左右,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

 

  此外,作为医生,许树强面对“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困难群体时,更是痛心疾首,“必须从制度上对中国的医疗资源进行调整,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于是,许树强充分行使政协委员的职责,提起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提案。

 

  随着研究的加深,许树强认识到,“全民医保”是个世界性难题,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的中国,医改更是一个难题,要有符合国情的“中国式求解”。近年来,许树强根据医改推进的情况,提出了20多项提案,《加强社区医院建设》提出形成“大医院只看大病”的良性机制、《扩大农村医疗覆盖面》提出医改应多向农村和农民倾斜。


  令许树强欣慰的是,他“求解”的许多思考和观点被吸收到医改决策中。许树强称,近日他去对口的云南省景东县调研时,发现县医院80%的病人都是用新农合支付,农民朋友们花钱不多还能就近看病,这让许树强很满意。他说,把医改三年的成绩放到时间长河中去考验,最大的亮点是中国用最短时间编织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从宏观层面建立了我国医疗资源体制的框架,就像搭房子一样,房屋的四梁八柱和框架已建立。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