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未来抗菌药物的发展方向 |
![]() |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抗菌药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在过去70年中,抗菌药物的发展可以分成两大潮流:天然结构的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20世纪40~60年代是微生物学家发现抗生素的“黄金时代”。抗生素具有复杂构架和致密配置的功能基团,这些复杂结构意味着,进行大规模生产只能是通过发酵而不是完全化学合成,这些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也受限。为了对付细菌耐药的挑战,需要对抗生素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化学家利用抗生素的复杂构架创建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改进型,这些产品现已进入医药市场。
由此,合成化学成为抗菌药物发现的第二条战线??即由自然界未发现的结构产生抗菌制剂。科研人员寻找“魔术子弹”的历史从磺胺类药物研究开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磺胺类药物也是临床抗感染治疗应用时间最长的药物。最新的磺胺药是磺胺甲唑(Sulphamethoxazole,SMZ),它往往与甲氧苄氨嘧啶组合在一起,后者是叶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第二种酶的抑制剂。第二类合成的抗菌药物是氟喹诺酮类,在DNA复制和修复中能够阻滞DNA促旋酶和相关的DNA拓扑异构酶活性。氟喹诺酮类是全球性的一线抗感染药物。
合成抗菌药物的研发并不是非常顺利的。一些观察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的第一代合成库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相对于产生新型抗菌药物充分的起始配基的需求,由组合化学产生的合成化合物的许多早期库存在结构复杂性或者功能组的不足。他们认为,接近自然产品的抗生素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组应该是合成库构建的目的,从而提供通过靶标高分子特殊区域的具有中度至高度亲和力识别机会的分子群。不过,他们发现还有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如氟喹诺酮类和唑烷酮类等传统杂环类药物中都有氮和氧功能基团,但这些基团大多是二维分子,并不能说明杂环类药物自身复杂的三维结构。其次,大多数口服活性药物的分子量都比较低,所以,新型抗菌药物的结构复杂性必须在分子量限定范围内达到口服活性的常规要求,但这往往不容易实现。
另一种抗菌药物的合成途径是重新计划多聚乙酰和非核糖体肽途径。它是通过交换多聚乙酰合成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装配线”之间的蛋白质区域、分子和亚单位,以混合和匹配单体单位,它们被选择用于延长新型中间体的链。组合生物合成多样化技术也可以发生于供装配线选择的单体水平,以及能改变氧化还原作用状态和将去氧糖添加到糖苷配基的后装配线反应之中,这些步骤对于给予糖苷配基架构以形成抗菌药物活性是至关重要的。迄今,通过组合生物合成途径已经产生了几十到几百个不同产品,但远没达到数百万不同结构的程度。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张建军/吴佳/朱波团队发现肺癌的“癌前拦截”靶点——TIM (2025-05-11)
-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人类肠道真菌可以逆转小鼠的肝脏疾病 (2025-05-11)
- 《癌细胞》:“上医治未癌”!华人科学家发现,针对TIM (2025-05-11)
-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 (2025-05-10)
-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2025-05-10)
- 罗氏宣布投资超20亿人民币,在华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25-05-10)
- PNAS: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又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2025-05-10)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