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商业变局 寻根医院

商业变局 寻根医院

“未来应该是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市场格局。因为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表现在: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率、规模经济效率、技术创新效率,主导产业发育和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全面提高。根据我国现有的体制条件和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实现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的转换,必须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基础,通过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逐步实现市场集中。”

  “现在,中国药品流通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紧要关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今年6月初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医疗改革研究小组主办的“新医改与医药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忧虑地表示。

  一边是虎视眈眈的外资和跨国公司,另一边是国内流通企业的散、乱、小现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利润和经营模式仍是困扰目前中国医药商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在新医改逐步明朗的宏观环境下,中国医药商业也走向了新的十字路口,接下来的市场局面将如何,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期特约请业内专家——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总监)牛正乾,对此问题进行盘点。

  新医改带来市场拐点

  记者:中国医药商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有什么变化?

  牛正乾:应该避免的变化之一是走向行政垄断。国家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要求由国家实行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等措施。目前已经有部分地方正在执行的“零差价”品种采取了定点(或打包)生产、定点配送政策,这个变化意味着药品流通行业将会退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模式。统购统销的做法会导致基本药品生产和配送的行政垄断局面,这将严重损害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竞争。没有竞争约束的行政垄断所必然产生的低效率和腐败,最终只会导致药价的进一步抬高和基本药物的进一步短缺。

  应该避免的变化之二是价格竞争机制失灵。目前医疗机构销售药品“顺加作价”的价格机制已经使药品在医疗机构内价格竞争机制完全失灵,弊端已经十分明显。而新医改中透露出关于“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或执行药品零差率”的价格管理机制。这样的价格管理机制,会使我国在药品流通领域已经基本形成的价格竞争机制、完全有效的市场秩序再次失灵,导致药品流通领域价格竞争也失灵,这样就和价格竞争机制已经失灵的医疗机构共同形成药品“高进高出”的严重扭曲状态。

  应该避免的变化之三是市场更加扭曲。在强调“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的伪命题下,对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等管理措施,将会使本来就管办不分的医药体制,管办不分现象更加严重。在这样的医药环境下,医院仍然占有药品销售的主流市场份额,会使已经十分扭曲的药品市场更加扭曲,从而使我国医药流通经营市场竞争完全扭曲,优胜劣汰这一普遍的市场经济规律将更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挂靠和变相挂靠经营、倒买倒卖税票以及回扣和变相回扣等非法行为可能更加难以控制。

  其他可能出现的变化还有:全民医保带来的药品市场的巨大放量,基本药物制度可能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将带来医药商业药品经营结构的根本变化。

  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目前困扰医药商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牛正乾: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分” 的制度安排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许多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追逐不正当利益,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之处,钻法律的空子,导致药品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最突出的表现有三个:一是药品流通中挂靠和变相挂靠经营现象严重;二是倒买倒卖增值税票泛滥成灾,偷税漏税十分猖獗;三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与寄生在不健康医疗体制上的医药代表、用药单位、医生等形成一条庞大的利益链,导致商业贿赂盛行,药品价格虚高,回扣和变相回扣严重。回扣和变相回扣、挂靠和变相挂靠经营以及倒买倒卖税票等非法行为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直接导致药价虚高,使得各种不合理用药屡禁不止,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严重损害病人的健康;与此同时,还使得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依法经营的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记者:近两年医药流通利润率有没有改观,制约医药商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牛正乾:就我接触到的企业而言,近几年流通毛利率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净利润率有所上升,关键是企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后,整体经营效率有很大提高,从而使成本下降。

  影响医药商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之关键是需要有一个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制度安排,使药品销售的强势终端医院按照市场规律出牌。也就是说,医院对药品的选择应该完全按照药品的“疗效、质量和价格”来进行,而不要更多地考虑其他非市场性的因素。要真正落实十七大精神,尽快执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分开”。

  

  外资越来越谨慎

  记者:对外资开放以来,并没有出现境外医药商业蜂拥而来的现象,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牛正乾:国内的医药市场环境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分” 的制度安排下,药品市场被扭曲,很多竞争行为并不真正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这样就会使真正合法经营的企业比较被动。

  记者:医药商业集中度在逐年提高,您觉得未来中国医药商业格局将是怎样的?

  牛正乾:虽然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实在太慢,因为目前的体制原因,长远来看,未来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格局一定和众多发达国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发展到那种格局的时间需要多久而已。未来应该是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市场格局。因为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表现在:寡头垄断市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率、规模经济效率、技术创新效率,主导产业发育和产业结构升级效率全面提高。根据我国现有的体制条件和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实现市场结构由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的转换,必须以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基础,通过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实现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逐步实现市场集中。

  记者:自从几年前快批模式出现后,中国医药商业形态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牛正乾:在我国目前“四个不分”的医药卫生体制下,公立医院处于买方垄断地位,控制着80%以上的药品零售, 因此只要哪种药物不被医院使用,这种药物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药品生产企业以及经销企业无法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物。许多物美价廉的药品市场上没有供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简言之,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竞争规则)在这一块市场上不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公立医院不愿使用物美价廉的药物。而在价格竞争机制十分有效的OTC市场,由于市场份额较小,同时很多行业政策对他们也不是十分有利(比如零差价等),必将导致整个药品流通领域的发展。

  而有关部门却仅仅试图在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因为物美价廉的药品得不到正常使用的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体系中制度的扭曲,尤其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不当管制和治理。不从根源处着手来解决问题,非但不能治本,连标也治不了。因此,解决物美价廉药品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消除上述制度性弊端,也就是减少医疗医药行业的行政管制,放开处方药零售权,改革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最终实现“四个分开”,赋予患者自主选择权利,赋予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自由竞争权利。有理由相信,竞争是实现优胜劣汰,促使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发挥作用,抑制药品价格,实现基本药物普遍可及性的最有效手段。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