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破题前行放异彩读中医药现代化

破题前行放异彩读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在新医改方案中,也着重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让心系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两会”代表委员们备感鼓舞与振奋。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须从传统中寻找前进的力量,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前行,这是业内的共识。然而,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理论篇: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与任务

  “中医药现代化是个老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姚乃礼说,早在上个世纪初,西医传入我国之后,中医药现代化的问题就出现了。当前,医药界对中药现代化的分歧较少,但是在中医现代化方面,一直争议不断。

  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中医药界的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解释说,在我国,一度有人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要取消中医药文化的外壳,只留下中医药科学的内核,提出要用西医的理论来阐释中医的内涵,或者运用所谓的“科学方法”对中医学理论进行重构。曹洪欣委员说:“这实质上是碎解了中医理论,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现代化,必须立足中医特色优势,在继承中发展。”

  “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的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爱平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结合,一定存在疾病的证候再分类问题。疾病的证候再分类,关键是要研究出能让生命科学界都认同的数据,这些数据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个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第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应该不断探索多成分药效评价方法。这个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最终目的是利用中医多成分的复方对世界生命科学做出巨大贡献。

  代表委员们认为,在搞清中药现代化内涵的同时,还要明确中医药现代化的任务。

  姚乃礼委员认为,中医药现代化的任务一是要在临床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中医理论体系;二是要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理论的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佘靖认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第一个任务,是要把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现代社会大众包括国外民众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还包括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研发中药以及以中药为基源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研制开发适用于中药生产的工程技术及其装备等。

  佘靖委员还提到了中医药的国际化问题,她说,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而现代化则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两者要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才能逐步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中医药国际化的目标是要使中医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和接受,使中医药服务和产品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保健的主流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无论在小组发言还是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时,都反复强调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王新陆说,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出发,遵循中医药自身的规律。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施行《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该规定中,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注册时不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等内容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广泛赞誉。姚乃礼委员说,这是中药监管的一大进步,在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的管理工作中,也应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鼓励院内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发展。

  曹洪欣委员提出,中医药现代化,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一是制定中药技术标准,二是要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三是要加大中药新药的研发力度。曹洪欣委员认为,近年来,在中药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中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药质量的控制,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可以说是中药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医的现代化。其他来自中医药界的代表委员们也普遍认为,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中药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其治疗、保健、康复等重要作用。

  实践篇:加速中药现代化 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可谓是一位“过来人”。

  为了进入美国药品市场,康缘药业生产的桂枝茯苓胶囊几年前就已进入美国FDA的临床试验,目前,Ⅱ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尾声。这让萧伟代表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路有了深刻认识??筛选出复方中药中的核心成分群,明确机理,找到作用靶点,然后研制出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得到国际认可的新一代中药。

  萧伟代表说,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产业,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民族瑰宝,等待我们挖掘、研究、开发,形成我们的知识产权。目前国际上很多大的科研机构都在开展植物药的研究开发,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医药产业、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中医药企业是一种无形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单边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加快中医药创新发展,加快中药成果保护,抵御国外企业对我国民族产业的扩张,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萧伟代表呼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中药创新品种的保护,呼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动协作,针对中医药产业制定专门的政策,加大中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萧伟代表还提出,多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水平还很落后。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以上,美国更是达到了15%,而我国只有4.5%,中药占GDP的比重仅有1%左右。萧伟代表认为,落后的根源就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国内企业大都热衷于仿制药,造成行业内的低水平重复、低价竞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对于中药工业必将带来重要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晓恩认为,中药材是中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因此,他在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连续四年领衔提交了《关于对中药材种子秧苗管理独立立法的议案》。在今年“两会”期间,李晓恩代表再次提交建议,呼吁加强中药材种子管理。

  李晓恩代表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专门负责中药材种子秧苗管理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管理的机构,加强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使之在标准化药材生产和供应、标准化药材栽培技术研究、SOP操作规范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良种繁育复壮、培育技术研究、采收加工技术的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以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则呼吁,国家应从税收政策上对中药生产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国家鼓励发展中药现代化项目,但是,中成药的生产企业面临着产品销售价格偏低,中药材价格较贵,生产成本偏高,利润较薄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中药项目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赵志全代表建议:改变目前低扣高征的增值税税收政策,降低中成药的增值税税率,以提高企业开发和生产中成药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户种植中药材,以降低中药材价格。

  前景篇: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每一项都与中医药有关,因此,中医药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大有可为。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和投入力度,有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说,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价格低廉、容易普及,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临床上,治疗相同的疾病,中医中药的费用支出大大低于西医西药。中医诊疗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特别适合农村和城镇的社区诊所。上述特点,使得中医药可以方便群众就地治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才能降低全社会的医疗卫生成本,降低群众的负担。

  为此,李振江代表建议,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快中医药立法进程,在法律、学术、临床等领域,真正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在资金投入、资源布局、服务领域上平等对待,而且要根据中西医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实行重点倾斜。要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增加中医院和中医诊所的数量,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津贴,应由财政全额拨款,结束“以药养医”、“以西养中”的现象,要为公立中医医院保持公益性提供物质保障,特别是在农村和城镇社区,要着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另外,基本药物目录里应该提高中药所占的比例,并规定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使用中药品种的最低比例,医保报销目录中应增加中医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对中药品种和中医诊疗项目要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

  “有很多疾病其实用一根针、一把草就能解决问题,可惜的是,在很多地区,中医药服务不断萎缩,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中医药甚至已经成为了空白。”姚乃礼委员惋惜地说。他呼吁,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卫生中的作用,创造有利于农村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出台扶持农村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

  吕爱平委员认为,社区医疗服务也需要中医药。在社区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的保健康复治疗体系,符合中国社区医疗的发展模式和方向。

  针对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无法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现象,王新陆委员与同是全国政协委员的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周然一致认为,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