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国药企到英融资机会来临

中国药企到英融资机会来临

  中英两国日前在伦敦达成共识,允许对方国家企业到本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为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加速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根据双方签署的金融监管交流合作协议,中方同意按照审慎监管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包括英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据英国财政部官员透露,汇丰(HSBC)可能成为首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外国公司。然而,从今年股市发展重点落在创业板的顺利推出来看,境外企业发股今年要有所作为的概率恐怕很低。

  尽管已有外资金融企业笃定登陆中国资本市场,外资药企业对于在中国进行融资的兴趣恐怕远不如中国药企海外“吸金”的冲动。

  抛开各国药政体系差异,以及中国资本市场本身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谈,仅从投资者的专业性、融资额度及市场潜力方面来看,中国证券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差异仍深若鸿沟,突破尚等时日。而关于外企发股发债的进程问题,上海证交所方面称目前尚无时间表,一切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最终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时机和市场准备等各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受限于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仍不可自由兑换,境外企业发行A股仍需在汇兑环境有所突破。央行高层日前表示,境外企业在内地上市必需“两步走”,如果证监会经过认真研究,并且和各个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的话,交易环节可以进一步开放,汇兑环节也会考虑相应地开放。而汇兑环节开放的前提是,需要考虑整个外汇收支的基本情况。

  就中英达成的双方互相到对方资本市场融资的共识可见,中国药企到英方上市的机会显然更多。与外资药企甚少于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的情况相悖,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纷纷将在英国资本市场上市列为其境外融资的选择之一。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亚太总部的数据显示,至2006年6月底,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总数为59家,其中21家在伦敦主板上市,包括6家中国内地公司和15家中国香港公司;此外,还有38家中国企业在伦敦交易所高增长市场(AIM)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仅有数家中国药企奔赴英国证券市场。2006年5月,和记黄埔将旗下和黄中国医药科技集团分拆,于伦敦交易所高增长市场(AIM)上市;医学之星(上海)租赁有限公司亦于2006年11月底登陆AIM;2006年12月,由光大证券承销的泰华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AIM上市,融资额达78万英镑;2007年6月底,深圳康哲药业于AIM正式挂牌,成为迄今为止公开消息中在伦敦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国医药企业。

  截至目前,已经成功登陆英国资本市场的几家中国药企,无一例外没有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而是均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AIM(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高增长市场)上市。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专门吸纳大型公司不同,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95年6月建立的,专门为小规模、新成立和成长型的公司服务的市场,是美国纳斯达克之后欧洲设立的第一个“二板”性质的股票市场,附属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日本、新加坡的创业板市场有所区别。

  AIM为不少有海外上市冲动的中国药企提供了融资机会。对于中国药企而言,AIM上市要求较为简单:一是过去一年净利润达到200万英镑以上;二是融资额最好不低于2000万英镑;三是年增长率不要低于20%。这使得门槛较高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在吸引中国药企方面鲜有作为。

  究其原因,或与中国公司到英国上市仍存在一定的监管限制有关。尽管英方在中英签署的备忘录中表示,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公司以不同方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近两年内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改造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药企对于境外上市目的地的选择更倾向于美国或中国香港。

  一个值得欣慰的消息是,英政府官员称,中国公司到英国上市的监管限制很快就会取消,在几个月内就会允许一些中国公司到英国发行股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