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包装过度 严重包装不足 |
![]() |
一盒药只有3片,6个药瓶里的药装进1个药瓶才刚刚装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现在的药品包装是“三斤胡桃四斤壳”。时下,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在消费者眼中,包装越正规的药越可靠,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药品企业将包装的成本计入药价,每一次包装的“升级”都给涨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国家质检总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也仅仅处于草案阶段,目前还没有通过实施。
这也给了药企豪华包装产品以可乘之机。
北京市房山区读者汪克勇向健康时报反映,上海罗氏制药分装的进口药物骨化三醇胶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医生给开一个月的,需要吃6瓶。为了方便,他每次把6个药瓶的药全部装进1个瓶子里,差不多刚刚装满。
医生给他开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药,每天一片,盒子空荡荡的。
据调查:
包装占药总重的近20%
2005年,在上海市从事医药销售的柳枫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的一家门店,随机分别取出10种中西药及保健品,比如锌钙特口服液、金施尔康片、扑尔敏、半夏糖浆、羚羊感冒片、乌鸡白凤丸等中西药,还有巨能钙片、太太口服液、金日虫草口服液等保健品。
所选取的这些药品,其包装都是最小包装,通过测量发现,从包装上看,西药、中药、保健品的包装重量分别占总重量的19.5%、13.6%、28.9%。
为此,他撰写的《“包装不足”到“过度包装”》发表在《上海医药情况研究》杂志上。5年过去了,现在的药品包装,豪华程度可以说“更上一层楼”了。
在北京朝阳区的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里,随手拿起一盒药品发现都是包装大,药品少。
比如高血压患者经常服用的,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长长的纸盒里只有一板,稀拉拉地放着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右边橘黄色头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几厘米长的一个盒子,剥开纸盒,里面是片铝塑泡罩包装,只有10粒药。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空荡荡的盒子里只有两板药,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计算,一盒药仅能用两天。
中药同样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药有效公司生产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说明书夹在里面,轻轻一摇,药盒里仍是咣咣当当地响,里面装有三板药,每板10颗,铝塑封装,每板药只有药盒面积的1/3。
消费者:
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在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家住红庙北里的张先生在收银台付钱,他无奈地对收银员说,“再买个塑料袋吧,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张先生抱怨说,有时真不知道是在买药,还是在买药盒。每次药买回家后,他都得剥掉这“豪华外衣”,把药一板板地捆起来,因为这样能省不少空间。
张先生买的是处方药,调查发现,那些治疗慢性病的处方药包装浪费更严重,因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在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女士说,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个药盒。“真不知道,我们在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简单的道理,包装成本必然会加在消费者身上。柳枫认为,过去的西药,往往是黄圆瓶,软木塞,再加蜡封。中药汤剂装在小热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剂,仅用纸包着。包装不足,影响药品食用的安全性,当然是不足取的;但过度包装,使商品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不成比例,那就有欺诈和暴利之嫌,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的不正之风,是畸形消费的一种表现。
医药企业:
豪华包装便于涨价
多年从事于制药行业的肖先生介绍,药品出现过度包装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还是受保健品等过度包装的影响。
以往都是买什么药,都由医生开处方,医院卖什么就是什么,患者在购买前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自2001年,我国药品实施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分离管理以后,开放式柜台的药店逐渐兴起,老百姓买药前可以货比三家。制药企业为了让自己的药好卖,便开始从包装上花心思,这是商品社会使然,加上包装工艺的不断改进,价格便水涨船高。
同时,老百姓在进药店选药时,和选其他商品一样,在事先不知道疗效的情况下,比如买感冒药,如果一个厂家包装非常简单,而另一家的包装看起来很正规、材质也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药企更重视品质,只要价格相差不大,有经济实力的顾客就会选包装好的药。
这样,非处方药的过度包装问题也就愈演愈烈。同一种药,换个包装,价格甚至就能涨上一倍。
后来国家药监部门为了规范药品管理,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在包装上的字号比例和位置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对药品包装空间、材质等问题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
随着国家发改委多次对药品进行调价,因为药品包装的材质也是价格成本的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制药企业就打起了包装的主意,尤其是处方药,因为老百姓在拿到药之前根本不知道包装如何,药品豪华包装的问题便在处方药上开始泛滥。
“一个大盒子装两粒药的情况非常多,有的比保健品包装得豪华多了,尤其是那些价格高、专利期的处方药,患者别无选择,豪华包装正好给涨价提供借口。”
质检总局:
相关条例尚未实施
据了解,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对过度包装予以限制的法规和标准。我国仅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0条第2款中有一条原则性规定:“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同时,《循环经济法(草案)》中以减少资源消耗和便于回收利用两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
作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召开立法听证会,对草案进行讨论,预计2009年颁布实施。
该《条例》(草案)对于界定药品包装是否过度主要有三大硬性标准:一是药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二是除初始包装外,药品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三是除初始包装成本外,药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
相关质检部门可对制药企业违规行为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研究院研究员杨跃翔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其中多属过度包装,而每年医药网新闻
这也给了药企豪华包装产品以可乘之机。
北京市房山区读者汪克勇向健康时报反映,上海罗氏制药分装的进口药物骨化三醇胶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医生给开一个月的,需要吃6瓶。为了方便,他每次把6个药瓶的药全部装进1个瓶子里,差不多刚刚装满。
医生给他开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药,每天一片,盒子空荡荡的。
据调查:
包装占药总重的近20%
2005年,在上海市从事医药销售的柳枫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的一家门店,随机分别取出10种中西药及保健品,比如锌钙特口服液、金施尔康片、扑尔敏、半夏糖浆、羚羊感冒片、乌鸡白凤丸等中西药,还有巨能钙片、太太口服液、金日虫草口服液等保健品。
所选取的这些药品,其包装都是最小包装,通过测量发现,从包装上看,西药、中药、保健品的包装重量分别占总重量的19.5%、13.6%、28.9%。
为此,他撰写的《“包装不足”到“过度包装”》发表在《上海医药情况研究》杂志上。5年过去了,现在的药品包装,豪华程度可以说“更上一层楼”了。
在北京朝阳区的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里,随手拿起一盒药品发现都是包装大,药品少。
比如高血压患者经常服用的,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长长的纸盒里只有一板,稀拉拉地放着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右边橘黄色头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几厘米长的一个盒子,剥开纸盒,里面是片铝塑泡罩包装,只有10粒药。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空荡荡的盒子里只有两板药,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计算,一盒药仅能用两天。
中药同样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药有效公司生产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说明书夹在里面,轻轻一摇,药盒里仍是咣咣当当地响,里面装有三板药,每板10颗,铝塑封装,每板药只有药盒面积的1/3。
消费者:
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在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家住红庙北里的张先生在收银台付钱,他无奈地对收银员说,“再买个塑料袋吧,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张先生抱怨说,有时真不知道是在买药,还是在买药盒。每次药买回家后,他都得剥掉这“豪华外衣”,把药一板板地捆起来,因为这样能省不少空间。
张先生买的是处方药,调查发现,那些治疗慢性病的处方药包装浪费更严重,因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在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女士说,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个药盒。“真不知道,我们在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简单的道理,包装成本必然会加在消费者身上。柳枫认为,过去的西药,往往是黄圆瓶,软木塞,再加蜡封。中药汤剂装在小热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剂,仅用纸包着。包装不足,影响药品食用的安全性,当然是不足取的;但过度包装,使商品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不成比例,那就有欺诈和暴利之嫌,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的不正之风,是畸形消费的一种表现。
医药企业:
豪华包装便于涨价
多年从事于制药行业的肖先生介绍,药品出现过度包装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还是受保健品等过度包装的影响。
以往都是买什么药,都由医生开处方,医院卖什么就是什么,患者在购买前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自2001年,我国药品实施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分离管理以后,开放式柜台的药店逐渐兴起,老百姓买药前可以货比三家。制药企业为了让自己的药好卖,便开始从包装上花心思,这是商品社会使然,加上包装工艺的不断改进,价格便水涨船高。
同时,老百姓在进药店选药时,和选其他商品一样,在事先不知道疗效的情况下,比如买感冒药,如果一个厂家包装非常简单,而另一家的包装看起来很正规、材质也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药企更重视品质,只要价格相差不大,有经济实力的顾客就会选包装好的药。
这样,非处方药的过度包装问题也就愈演愈烈。同一种药,换个包装,价格甚至就能涨上一倍。
后来国家药监部门为了规范药品管理,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在包装上的字号比例和位置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对药品包装空间、材质等问题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
随着国家发改委多次对药品进行调价,因为药品包装的材质也是价格成本的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制药企业就打起了包装的主意,尤其是处方药,因为老百姓在拿到药之前根本不知道包装如何,药品豪华包装的问题便在处方药上开始泛滥。
“一个大盒子装两粒药的情况非常多,有的比保健品包装得豪华多了,尤其是那些价格高、专利期的处方药,患者别无选择,豪华包装正好给涨价提供借口。”
质检总局:
相关条例尚未实施
据了解,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对过度包装予以限制的法规和标准。我国仅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0条第2款中有一条原则性规定:“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同时,《循环经济法(草案)》中以减少资源消耗和便于回收利用两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
作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召开立法听证会,对草案进行讨论,预计2009年颁布实施。
该《条例》(草案)对于界定药品包装是否过度主要有三大硬性标准:一是药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二是除初始包装外,药品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三是除初始包装成本外,药品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
相关质检部门可对制药企业违规行为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研究院研究员杨跃翔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的2亿吨生活垃圾中,有4000万吨是包装物,其中多属过度包装,而每年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合谋抬价发“国难财”,药企被重罚3.26亿元 (2025-05-09)
- Cancer Res:年龄相关的生物学改变或会促进机体肿瘤扩散 (2025-05-09)
- 新疆兵团“医保钱包”上线 完成跨省共济 (2025-05-09)
- 抗衰老公司NewLimit获1.3亿美元融资,硅谷亿万富翁创立,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延长人类健康寿命 (2025-05-09)
- 收到深圳海关缉私局通知,阿斯利康案尘埃落定? (2025-05-09)
- Sci Rep Gut Microbe: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大脑健康的神秘联系,科学家一探“益生菌鸡尾酒”疗法的奥秘 (2025-05-09)
- Science:颠覆认知!有丝分裂新模式——细胞“不变形”也能造就多样性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