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OTC营销陷阱 |
![]() |
OTC市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既有利好因素,也有消极因素。政府扶持重点转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的自我诊疗意识加强,自主购药比例增加,促进了OTC市场的增长。但CPI不断上涨、新劳动法的出台促使人力成本进一步上涨,迫使连锁企业不断用新的方法来获取利润。OTC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处处陷阱,营销人只有看清市场的本质,才能有正确的策略和战术。
一.首推陷阱
连锁药店总部直接与上游企业对话,要求支持推广活动,其承诺的回报之一就是首推。首推可以被理解为首先推荐、重点推荐或者唯一推荐等。然而要被首推,医药企业就要给连锁药店各种支持,最终需要的费用投入有可能占到企业总体营销资源的60%-70%以上。
然而,近年来的所谓首推越来越流于形式,部分连锁药店的执行力并不能与药企支付的营销资源匹配,因为店员对消费者的购买影响力已经降低到15%。将70%的营销资源投入到影响力只有15%的店员首推中,这就是“首推陷阱”。
目前,OTC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仿制的非品牌药,由于这些药品的生产成本极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首推往往就是这类品种拦截品牌药的主要方式。然而即便如此,首推依然无法让产品销售上量,而且还妨碍了品牌药的销售,这对药店来说其实是很不合算的。制药企业必须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时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合适的连锁药店,阶段性开展首推。
二.陈列陷阱
目前,有不少企业执着于药品的终端陈列。陈列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公认的,据AC尼尔森调研,当陈列面增加一倍,消费者的购买机会将增长15%。很多外资和合资企业在该项目投入巨大。
据2007年OTC市场调研,上海外资企业投入的陈列费比销售额还要多,但坚持一年后,于2008年开始全线撤退。将营销资源较大比例地投入到终端陈列上,最终导致营销资源匮乏、后继无力,这就是“陈列陷阱”。药品不同于快速消费品之处在于消费者不会冲动性购买。
那么,如何规避陈列陷阱?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必须慎重考虑,首先解决店员对产品的认知和销售积极性问题,其次是解决供应链的利益管理,过去很多品牌企业因为价格问题被一些平价大卖场抛弃。陈列开展应该以实物为主,POP为辅,杜绝为陈列而陈列,必须和线上广告、促销买赠等有机结合。同时要慎重选择陈列的连锁和门店,否则会导致费用投入后基层不执行、扣减费用时则两败俱伤的问题。
三.促销陷阱
OTC市场从出现到现在,不同风格、不同规模的促销活动愈演愈烈,并已开始向快速消费品靠拢。很多企业不顾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常年搞促销,此举导致消费者越来越不理会、甚至反感。
不分阶段和品种的促销是无效促销,无法给客户带来惊喜的促销是假促销,而容易导致客户依赖的促销,无疑是在透支未来的市场。促销的内容和形式一旦违背了营销的原理,很容易将产品“促”死,这就是“促销陷阱”。真正有效果的促销,需要根据产品的属性、渠道规律以及目标客户的特点等,科学设计促销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四.产品陷阱
随着医药行业的规范管理,营销人感觉OTC市场越来越难做,有时甚至产品上一个就死一个。这就是OTC市场的“产品陷阱”--产品本身不具备OTC运作属性而强行进入OTC领域,从而导致营销失败。
运作OTC市场,要求所选产品疗效确切、价格适中(10元左右)、安全且易于自我识别。OTC常规品类的常规药品,最好还具备一定的快速消费品的特点。然而,有些处方药盲目转入OTC市场导致渠道不畅、价格大乱、医院处方外流,严重打击了医生的积极性。企业在产品定位及市场细分时一定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从哪里要、如何得到,否则方向错了很难到达目的地。
五.广告陷阱
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已经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地看待药品的市场推广行为。于是营销人越来越苦恼了:为什么精美的广告加轰轰烈烈的传播却卖不动产品呢?这就是所谓的“广告陷阱”。
广告成本高涨,央视和卫视大部分全年买断,同时必须预付款,这给很多发展中急需现金流的企业带来很大障碍,只能大量减少销售费用和人工费用,导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最后广告投入和销售产出不成正比。
影响消费者使用药品的因素很多,缺乏知名度的确会影响患者购买,但是患者获知产品信息的途径不同,所产生的知名度含金量也不同,因此广告传播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就显得极其重要,体验式或主题式的广告形式将比普通的灌输式广告更具影响力。
品牌传播一定要以销售为导向,与市场一线越近越好,同时要在大规模广告之前解决以下问题:一、内部客户激励,要让各级人员有足够的动力,上下齐心;二、外部客户激励,各个环节充分激活,商业渠道促销、药店覆盖奖励、拓展社区和第三终端奖励,开票员、销售员、店员奖励等;三、线下各项促销活动的开展,如:KA战略合作、地面平面广告、楼宇广告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东国PT铂金修护系列全新上市 (2022-04-27)
- 舒尔佳获2017中国OTC产品年度榜第一名 (2017-12-11)
- OTC控销的吸引力及发展条件 (2015-06-04)
- 跨国药企转战OTC不看好网售 (2015-06-01)
- 药价放开 建议关注创新药、流通整合及品牌OTC企业 (2015-05-27)
- 如何有效地开展药店拜访工作? (2014-11-19)
- 拜耳集团终于完成了对滇虹药业的整体收购 (2014-11-18)
- 药企把握OTC营销主动权 (2014-10-28)
- 新三板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 券商在遴选企业时有新标准 (2014-10-24)
- 药企医药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 (201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