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重新判断:毒性减弱了吗?疫苗还有效吗? |
![]() |
抗击奥密克戎! 8日24时,天津新增2例本地病例被确诊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9日7时起,天津开始对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10月10日,安阳市确认2例此前发现的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天津疫情属于同一传播链。
随着奥密克戎成为部分国家的主要疫情毒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奥密克戎,病毒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它的毒性减弱了吗?现有疫苗还有效吗?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准防控?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病毒毒性是否减弱?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
来自世界各地的多项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的特点,但由其引起的肺炎症状相对较轻。
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与以前的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仓鼠和小鼠肺损伤更小,死亡率更低。
香港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肺组织样本,发现这些样本中奥密克戎的“生长”速度比其他毒株慢。
世界卫生组织驻新冠肺炎官员阿卜迪马哈穆德4日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这与其他引起重症肺炎的毒株不同。“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这位官员还补充道。
虽然现有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症状总体较轻,但考虑到疫苗大规模接种以及部分感染地区年轻人较多,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出病毒毒性减弱的结论。
3日,美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刷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纪录。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奥密克戎的毒性减弱,传输功率也会增加。如果病例数继续激增,住院和死亡病例数将继续上升。
世卫组织总干事特德罗斯阿德哈诺姆格布雷耶苏斯6日公开表示,尽管奥密克戎的严重疾病风险低于德尔塔,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将其归类为“轻度”。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张文泓表示,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奥密克戎是“重大流感”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
疫苗效果如何?最新研究认为至少可避免重症
根据世卫组织6日发布的数据,新冠肺炎90%的重症病例没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接种疫苗的群体中,由奥密克戎引起的严重疾病的风险较低。
据中国疾控中心采访的专家称,奥密克戎携带大量刺突蛋白突变,这可能会增强其逃避疫苗免疫的能力。然而,一些研究发现,过去六个月接种过新冠肺炎疫苗或感染过新冠肺炎病毒的人体内仍有更多的T细胞形成第二道防线,可以阻止奥密克戎病毒,保护人们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
据上述专家介绍,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在强化接种后,抗体滴度迅速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变异毒株。与其他毒株相比,奥密克戎使得疫苗效果更加打折扣,因此特别需要进行加强注射。
张文泓认为,一些国家之所以“突破”这一疫情,并将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率较高。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疫情未来走势怎样?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研判,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依然有效
在应对境外输入的达美时,国内很多省份在一个潜伏期左右就有效控制了疫情。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
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戴口罩仍然是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这也适用于奥密克戎此外,要勤洗手,做好室内通风和个人健康监测。
医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9月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分拨7000多袋精心熬制的预防汤剂,尽快发放给一线工作人员和密切隔离人员。
奥密克戎来袭时,张伯礼院士等相关专家将本土儿童病例诊疗团队与欧美非输入性病例诊疗团队进行连线,发现与既往患者相比,奥密克戎突变型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表现出明显的外感风寒迹象,中期表现为肺热症状,伴有气阴两虚。
张伯礼表示,要做好中医诊疗方案和康复方案的修订工作,结合季节因素和儿童体质特点,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给予患者特别是儿童最好的医疗照顾。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我们一切防控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国家卫健委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强调,只要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战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落实到位,疫情将尽快得到控制。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