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磅哮喘新药!安进/阿斯利康发布Tezspire新数据:进一步强化治疗大范围重度哮喘患者的疗效! |
![]() |
2022年2月28日/Bion/--安进近日在2022年美国过敏、哮喘和哮喘学会(AAAAI)年会上公布了Tez Spire (Tez Pelumab-Ekko)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关键3期NAVIGATOR试验和2b期通路试验的总结性事后分析结果。数据显示,在所有严重哮喘亚组中,Tezspire治疗显著降低了年哮喘恶化率(AAER)。这些发现支持Tezspire作为一种一流的治疗方法,用于各种危重病人,无论他们的水平如何。
在总结分析中,不考虑基线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52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标准治疗(SoC)相比,Tezspire SoC方案降低了严重程度(哮喘恶化),在AAER显示了一致的疗效:71%(300细胞/微升),48%(& lt;300个细胞/微升),44。在同一项分析中,不考虑呼出一氧化氮(FeNO)和过敏状态的评分,在52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SoC相比,Tezspire SoC方案显示AAER有所改善。
此外,在NAVIGATOR试验预先指定的探索性分析中,Tezspire在52周的治疗期间显示出一致的疗效,与季节无关。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Tezspire治疗使AAER降低了63%(冬季)、46%(春季)、62%(夏季)和54%(秋季)。在所有季节中,Tezspire组疾病恶化的患者比例低于安慰剂组。
大多数重症哮喘患者都有多种炎症驱动因素,这些因素由过敏原、病毒和感染以及空气污染引起,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病情持续恶化。这些新结果强调了Tezspire在减少患者严重恶化方面的潜力,无论生物标志物水平和季节性触发因素如何。
安进公司研发执行副总裁David M. Reese博士表示:“根据NAVIGATOR和PATHWAY trial的最新分析结果,我们很高兴继续看到患者在接受Tezspire治疗后哮喘恶化程度有所降低。这些结果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念,即Tezspire有潜力成为重度哮喘患者的变革性药物,无论是在什么季节,也无论是哪种特定类型的重度哮喘。”
tezepelumab的作用机制(图片来自文件PMID:33050900)
2021年12月,Tezspire被FDA批准作为儿童患者和12岁以上重度哮喘成人患者的额外维持治疗。Tezspire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2018年9月,美国授予tezepelumab治疗严重嗜酸性表现型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Tezspire是治疗严重哮喘的一流生物制剂,通过阻断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炎症级联反应的顶端发挥作用。TSLP是一种上皮细胞因子,在炎症中起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Tezspire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重症哮喘无表型(如嗜酸性粒细胞或过敏)或有局限性的生物制剂。这是许多重症患者第一次有机会接受治疗,不管他们疾病的炎症原因是什么。
重症哮喘一直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约60%的患者有许多疾病驱动因素,可能对现有治疗反应不佳。由于严重的复杂性和异质性,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许多患者仍然经常遭受疾病恶化、住院风险增加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的痛苦。
Tezspire的推出有可能改变严重哮喘患者的治疗。无论关键因素(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过敏状态、呼出一氧化氮[FeNO])是什么,Tezspire都可以持续显著减少哮喘发作,包括广泛的危重患者。
Tezspire:适用于广泛的重度哮喘人群,会在现场引起血雨腥风。
TSLP是一种由促炎性刺激(如肺过敏原、病毒等病原体)产生的上皮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的发生和持续中起关键作用。TSLP驱动下游T2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IL-4、IL-5和IL-13,导致炎症和哮喘症状。TSLP还可以激活许多类型的细胞参与非T2驱动的炎症。因此,炎症级联反应早期上游的TSLP活性已被确定为多种哮喘患者的潜在靶点。阻断TSLP可以阻止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防止哮喘恶化并改善控制。
Tezspire的活性药物成分是tezepelumab,这是一种一流的抗TSLP单克隆抗体药物。它可以特异性结合人TSLP,阻断其与受体复合物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TSLP靶向的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预防哮喘发作,改善哮喘控制。Tezepelumab可能适用于各种严重失控的患者,无论他们的表现型或T2状态如何,因为它作用于炎症级联反应的早期上游。
严重哮喘是一种使人虚弱的疾病,影响着全世界约3400万人。由于重症哮喘的复杂性,尽管接受了标准的护理吸入药物、目前可用的生物治疗和口服皮质类固醇(OCS),许多重症患者仍将继续经历症状和频繁恶化。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