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当面输了?延长问诊时间 智能管理慢性病 |
![]() |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甘肃人就医的另一种选择。「互联网」医疗服务适合哪些患者?如何让「一个手机管健康」?网上咨询会泄露个人隐私吗?线上咨询输给了线下面对面咨询?就此,中新社记者、Zhongxin.com走进兰大二院,探寻智慧医疗的健康奥秘。
一部手机管健康:智慧服务患者“云战役”
截至4月4日,甘肃本次疫情报告确诊病例261例,治愈出院229例。在疫情形势下,兰大二院开通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提供咨询会诊、在线随访(开药、检查)、检查预约、药品配送等服务。慢性病患者和复诊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就医模式。
点击手机中的医院微信官方账号,即可上网就医。患者可以选择免费咨询、图文咨询、视频咨询等方式。根据个人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生挂号、咨询,在家“看病”即可实现。
“这种方式打破了医生只能在医院从事医疗服务的传统模式。通过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医生的手机与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同步。“上周已经接诊了多位患者的兰大二院普外科三科副主任医师刘海鹏表示,2018年开始接触在线问诊,熟悉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流程。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患者不能及时来医院,通过图片和视频的互联网向专业医生咨询,一方面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其次,对于术后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他们可以在饮食、保健等方面及时随访。并通过进入在线聊天界面得到相应的回复。”刘海鹏说,此外,医院还推出送药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刘海鹏说,互联网使咨询的方式变得更加容易,医生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交流。就像微信聊天一样,患者随便问,医生回复更接地气,交流次数不限。“每天的门诊咨询,差不多30个病人中有20个是来咨询和会诊的,可以搬到网上来做,为急需线下治疗的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打通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
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数据显示,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700多家。在数字技术快速融合应用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基层的重要途径。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健康普及问诊、在线问诊、远程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高基层防治能力,让群众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0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等甘肃首批5家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特别是在疫情形势下,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诊疗,提供在线健康评估、心理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等诊疗咨询服务,满足人们日常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就诊压力,降低人群集中度和交叉感染风险。被称为战争流行病的“第二战场”。
兰大二院院长王晨在接受中新社和Zhongxin.com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该院已有来自57个学科的1000多名名医学生开设了兰大
两年来,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打通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利用信息技术,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主线,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实际应用,全面优化就医流程,对诊前、诊中、诊后各个就医环节进行精细化、再造,初步实现了患者在院就医“零排队”。
“互联网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弥补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王晨说,互联网医院有其特殊性、共同性,优势很多,也能解决一些急病,但毕竟不能替代线下治疗,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王晨说,医生的诊断讲究“摸和听”,医患之间的治疗需要一种面对面的精神交流。有时候,患者会因为医生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个触摸而感觉不一样,这是互联网最缺失的部分。
对此,王晨建议,在建设互联网医院等信息化项目时,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在线问诊的技术培训,保证在线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共享基层远程医疗资源。(完)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