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米克隆毒力和疫苗效力真相大白!这群人的死亡率确实接近流感! |
![]() |
来源:汉森临床研究2022-04-10 12:35
2022年4月7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显示,过去24小时新增报告病例为:核酸检测1368例,快速抗原检测1276例;97例因病死亡[1]。
2022年4月7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显示,过去24小时新增报告病例为:核酸检测1368例,快速抗原检测1276例;97例因病死亡[1]。香港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图1中国香港病例和死亡人数持续减少(来源:数据世界)
因为香港特区老年人不接种疫苗的比例和内地差不多,而且香港也使用灭活病毒疫苗科来福;因此,我们一直密切关注香港的疫情,并整理了中国新冠肺炎的五个死亡和患病特征。
2022年4月7日,香港更新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病例报告分析[1]。分析的主要部分与前面的分析完全一致:死者的年龄中位数为86岁,90%的死者有已知的长期病史,88%的死者未完成两剂疫苗接种,96%的死亡病例年龄为60岁或以上,疫苗接种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然而,对一张新发布的图片的分析揭示了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数据:Omicron死亡率和疫苗有效性。
图2香港奥米克隆疫情死亡率和疫苗有效性(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我们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分别用黄色和红色框出。
1.Omicron的死亡率与原始菌株进行了比较。
2020年3月发表的研究按年龄分析了中国新冠肺炎的死亡率[2],我们以前做过。
当我们比较2022年中国香港报道的新冠肺炎和2020年mainland China报道的死亡率时,我们可以看到奥米克隆突变体在年轻人中的致死率确实大大降低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
年轻人:奥米克隆突变株的致死率约为原毒株的1/5-1/4;
中年人:奥米克隆突变株的致死率约为原毒株的1/2;
老年人:奥米克隆突变株的致死率约为原毒株的2/3。
图3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22年和mainland China 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率比较。(制图:汉森临床研究)
这一结果也与2022年3月16日剑桥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英国大规模奥米克隆流行病学特征的新研究结果相一致[3]。研究表明,与达美相比,奥米克隆引起的死亡风险降低了69%(95%CI,63-74%)。结合以往的研究,Omicron突变体的重症/死亡风险约为Delta突变体的1/3-1/2。
这一结果可以纠正许多关于Omicon毒力急剧下降的误解。从毒性的角度来看,奥米克隆绝不是疫情。当然,有了传染性,奥米克隆变异体更可怕,传染性是流感的6-9倍,导致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死亡。
2.疫苗的有效性
香港此前发表了一篇预印文章,文章显示,接种两剂疫苗后,mRNA疫苗降低死亡风险的效果明显好于灭活疫苗;然而,其三剂疫苗死亡的有效性也进行了分析。但仔细看这组数据,样本量太低,只分析住院患者,所以3剂的统计结果很不靠谱。
我们一直在等待完整的数据报告。香港4月7日公布的数据给出了初步结果。可以看出,香港科莱福和福必泰接种组奥米克隆感染死亡率分别为:
1剂注射剂:可来福1.28% vs福必泰0.21%;
2剂注射剂:可来福0.31% vs福必泰0.04%;
三剂注射液:可来福0.04% vs福必泰0.0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只是一个宏观值,而不是基线后的统计分析数据
但我们更关心的不是两种疫苗的区别,而是不接种、一剂接种、二剂接种、三剂接种的区别,尤其是国内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可以看出奥米考恩的致死率:1.28%对0.31%对0.04%对2%对3%对1%对2%对3%。
接种3剂灭活疫苗后,奥米克隆的致死率降至0.04%。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接种疫苗后)致死率接近流感吗?(但需要注意的是,奥米克隆和流感导致的死亡率是完全不同的)
这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