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次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一种修饰RNA poly(A)尾部的新机制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04-11 11:31
RNA修饰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布氏锥虫中,转录是多顺反子的,因此大多数调节发生在转录后。n-甲基腺嘌呤
RNA修饰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在布氏锥虫中,转录是多顺反子的,因此大多数调节发生在转录后。在这种寄生虫中已经检测到n-6-甲基腺嘌呤(M6A ),但其功能仍然未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修改RNA分子poly(A)尾部并防止其降解的新机制。他们发现,通过RNA沉淀,m6A富含342种RNA转录物,包括VSG的RNA转录物。这种现象首先在引起昏睡病的布氏锥虫中发现,可能是这种寄生虫毒力的决定因素。这一基础发现不仅为这种疾病,也为其他基于RNA的/疾病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3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题目是聚腺苷酸尾稳定vsg转录物中的N6-甲基腺嘌呤。
布氏锥虫RNA修饰的化学结构。图片来自Nature,2022,doi :10.1038/s 41586-022-04544-0。
论文作者、里斯本大学医学院若昂洛博-安图内斯分子医学研究所小组组长卢萨菲格雷多(Lu sa Figueiredo)表示,RNA分子本质上是信使,利用基因中编码的信息来生产分子机器——每个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但这些分子大多不稳定,RNA分子的寿命是决定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实验室研究布氏锥虫,一种导致人类昏睡病的寄生虫。我们一直渴望了解这种寄生虫是如何在人类和牛中引发疾病的。一种被称为变异表面糖蛋白(VSG)的关键蛋白质参与了这一过程。作为一种主要的细胞表面蛋白,VSG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能力,以避免免疫系统识别这种寄生虫。
具体地说,约50%的m6A位于活性表达的VSG转录物末端的聚腺苷酸尾,在去腺苷化和mRNA降解之前,m6A从VSG的聚腺苷酸尾中被去除。分析表明,poly(A)尾部的m6A与VSG基因3个非翻译区的一个16核苷酸基序(以下简称16聚体基序)相关。使用遗传工具,他们发现16聚体基序是顺式作用基序,这是m6A被包含在poly(A)尾部所必需的。从VSG基因的3个非翻译区去除该基序将导致poly(A)尾缺失m6A,快速去端化和mRNA降解。他们指出,这是首次在真核生物的poly(A)尾部发现RNA修饰,揭示了基因调控的转录后机制。
论文第一作者、里斯本大学博士生Id lio Viegas表示,在RNA降解之前,这些末端尾巴会被细胞中的分子机器逐渐去除。这是降解不需要的RNA分子的第一步,在所有真核生物中都可以观察到,包括动物、植物和寄生虫。我们发现这种VSG RNA分子中存在一种修饰,可以防止它们被降解,就像隐形斗篷一样。因为这些修饰的RNA分子不会被细胞中的分子机器注意到,所以它们的降解被阻止了。
那么这个发现和感染有什么关系呢?维埃加斯说,VSG蛋白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能力,以避免免疫系统对这种寄生虫的识别,而这些RNA分子稳定性的调节对这种寄生虫的毒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一新步骤的发现有助于制定昏睡病的新策略。
菲格雷多说,这一发现表明,RNA分子的末端尾部可以被修改,以控制自己的寿命,这也改变了目前对RNA生物学的看法,为进一步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些修饰也可能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真核生物中,可能代表了一种调节所有真核生物中RNA分子寿命和基因表达的普遍机制,但迄今为止尚未被注意到。(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1.Id lio J. Viegas等人。自然,2022,doi :10.1038/s 41586-022-04544-0。
2.RNA分子末端新发现的机制阻止了它们的降解
https://phys . org/news/2022-03-new-mechanism-tails-RNA-molecules . 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