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风向标《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出炉! |
![]() |
来源:100医疗网2022-11-14 16:41
看未来,创新发展!2022年11月10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系列|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创新论坛暨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在上海包华万豪酒店举行。
看未来,创新发展!2022年11月10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系列|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创新论坛暨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在上海包华万豪酒店举行。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以及政府监管、风险投资等机构代表齐聚一堂,聆听行业领袖的前瞻性见解和精彩分享,探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发展热点,前瞻前沿技术,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推动产业繁荣。
本届大会以“突破与融合:科技创新驱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国内外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前沿技术和投资热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生物医药处处长曹宏明先生,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军先生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先生、上海市静安区科委主任孙先生、上海市静安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女士等多位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大会在曹宏明主任的致辞中正式开幕。曹主任表示: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过去10年,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中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约占全球数量的15%。五年来,上海已有15个新药获批上市,特别是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未来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接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军先生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市静安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未来静安区将把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创新发展高地。
随后,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以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强国之路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跨越,但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未来应加强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定位和布局,重视基础研究,积极对接科技前沿新突破,开辟新药研究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实现自主原创新药0到1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在本次会议上隆重发布。该榜单是由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静安区科委、上海大宁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医云科技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价值榜。医云科技旗下的中国医药研究院和韩毅智库为科技创新价值榜提供数据支持。
本次榜单共有9大系列评选项目,包括小分子创新药物、抗体药物、创新疗法、生物技术、医疗器械、CXO、生物医药产业园、券商投行、金融服务机构等。从征集、评选到最终发布,前后耗时半年,通过企业自主申报、机构推荐、大数据筛选、专题调研,从3万家企事业单位中逐一遴选。以中国医药研究院多年积累的成长性判断标准为基础,结合问卷调查、访谈、数据汇总、数据验证等基本流程,由评价小组对生物医药企业2021年度数据和公开信息进行规范和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一批当年具有行业创新价值的企业,形成行业第三方客观评价榜单,为生物医药创新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和指引。
榜单发起者和评审者之一的华谊资本医疗科技董事长刘芸先生对榜单进行了详细说明。刘芸先生说,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国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是周期性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架构已基本趋于完备。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行业将经历不断的创新,摆脱泡沫,度过低谷,迎来中国医药的高速发展期。
科凯生命科学董事长陈大凯先生认为,今年投融资整体环境偏冷,以往的投融资热点不再火热。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企业要认识到自己的造血能力,加快产品的临床应用、市场化和国际化。在这方面,上海医药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制造官佘进先生;D & amp生产部表示:生物制药出海确实是一个增长点,国际上对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能力的认可也在迅速增加。我们应该积极开拓国际舞台,让中国的生物创新医药产品进入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