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免疫“重男轻女”?Nature:新冠病毒改变免疫系统,男性更易引发过度免疫反应!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3-01-09 17:34
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其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在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中,免疫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比以往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拥有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有多么重要。 人体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其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在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中,免疫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比以往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拥有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有多么重要。虽然现在已经了解了新冠病毒感染会在恢复后对免疫系统产生持久的功能影响,但仍然不清楚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免疫稳态的,人体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吗?同时也不清楚新冠病毒会改变身体免疫系统对其他威胁的反应吗? 2023年1月4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fluenza vaccination reveals sex dimorphic imprints of prior mild "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与个人的性别有关,同时,病毒感染会影响人类的基础免疫状态,继而影响未来的免疫反应。 研究团队首先招募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图1a)。在抽取了志愿者的血液后,采用全血转录组进行多组学分析,通过CITE-seq(单细胞转录组和表面蛋白测序技术)对138个表面蛋白、转录组进行单细胞分析,同时还研究了血清蛋白,抗体表征,以及各种血液学参数。在这里,作者首先评估了新冠恢复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基线差异以及接种疫苗前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轻症感染恢复几个月后,仍可检测到男性特异性单核细胞频率升高。







图3:covid -19康复男性第1天IFN 反应增加的原因[1]
据报道,轻度的新冠感染可诱导CD8+ T细胞的 旁观者激活效应 ,旁观激活是指免疫系统可以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以与抗原无关的方式激活自身反应性的T和B淋巴细胞,其途径是产生炎症环境,这种机制被称为旁观者激活。有趣的是,GPR56+细胞也富集了与旁观T细胞激活相关的转录标记(图3f)。
数据分析表明接种疫苗后COVR-M中干扰素 反应的增加可能刺激了一些对炎症反应更加强烈的细胞,它们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干扰素反应。总的来说,新冠男性康复者在接种疫苗后会产生更多的流感抗体,并产生更高水平的干扰素。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任何感染或免疫挑战都有可能改变免疫状态,从而建立新的基线设定点,这些设定点不仅由单细胞谱系的状态编码,而且由相互作用的细胞类型组成的网络编码。此外,虽然预测未来应答的基线免疫状态通常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本项研究提示,这种基线免疫状态可能是由过去的感染建立的,并且在下一次干扰之前保持稳定。因此,个体的基线免疫状态是由之前的多次暴露决定的。 在本项研究中,作者从系统免疫学的角度研究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应答,利用疫苗接种系统扰乱免疫系统,然后使用多种技术全面评估其干预前后的状态,将得到的数据集以综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揭示免疫反应性,推断免疫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了解免疫反应是如何进行的。这项研究同时也验证了早期的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死于失控的免疫反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为了解决疫情,消除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为我们开发新药物,制定防疫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但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果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有可能彻底击败疫情,恢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中!
参考文献:
1.Sparks, R., Lau, W.W., Liu, C.et al.Influenza vaccination reveals sex dimorphic imprints of prior mild COVID-19.Nature(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7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Nature:有望实现体内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2025-07-07)
- Nature Medicine:没有安全阈值!你爱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鸡,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2025-07-07)
- 全国首票进口中药材近程属地查检在湖北实现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