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 Environ:软枣猕猴桃果汁有望用于预防和减少肺癌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1-15 11:2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发现,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果汁及其组成成分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肺癌。是日本和全球的一个主要死因。在所有癌症中,肺癌是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众所周知,吸烟和使用烟草制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肺癌的发生。在临床上,科学家们已证实多种水果中的活性成分将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日本冈山大学药学系副教授Sakae Arimoto-Kobayashi博士及其团队利用小鼠模型发现,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果汁及其组成成分异槲皮素(isoquercetin)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肺癌。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Genes and Environment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Chemopreventive effects and anti-tumorigenic mechanisms of Actinidia arguta, known as sarunashi in Japan toward 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butanone (NNK)- induced lung tumorigenesis in a/J mouse 。
软枣猕猴桃是富含多酚和维生素C的植物之一。之前,Arimoto-Kobayashi团队已证实软枣猕猴桃果汁对诱变、炎症和小鼠皮肤肿瘤发生的抑制作用。他们已确定了软枣猕猴桃中负责抗诱变作用的成分是水溶性和热敏性的酚类化合物。随后,他们提出多酚化合物异槲皮素是具有抗致癌潜力的组成成分。
Arimoto-Kobayashi博士解释说,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我们试图研究软枣猕猴桃果汁及其组成成分异槲皮素对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诱导的A/J小鼠肺部肿瘤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并确定软枣猕猴桃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为此,这些作者用NNK诱导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其中NNK是烟草产品中存在的一种已知的致癌化合物。利用一系列的实验和对照,他们研究了软枣猕猴桃果汁和异槲皮素对小鼠肺部肿瘤发生的影响。
他们的实验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在接受NNK注射和口服软枣猕猴桃果汁的小鼠组中,每只小鼠肺部的肿瘤结节数量明显低于仅注射NNK的小鼠组。此外,口服异槲皮素也减少了小鼠肺部的肿瘤结节数量。
在A/J小鼠30周龄时NNK诱导的肺损害(I组)。图片来自Genes and Environment, 2023, doi:10.1186/s41021-022-00255-0。
接下来,该团队在发现潜在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NNK和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是已知的诱变剂,即引发DNA突变的试剂。因此,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利用伤寒沙门氏菌TA1535---一种通常用于检测DNA突变的细菌菌株,研究了软枣猕猴桃果汁和异槲皮素对NNK和MNNG介导的诱变的影响。
正如预期的那样,使用伤寒沙门氏菌TA1535检测的NNK和MNNG的致突变性在软枣猕猴桃果汁的存在下有所下降。然而,当使用伤寒沙门氏菌YG7108(一种缺乏负责DNA修复的关键酶的菌株)进行类似测试时,软枣猕猴桃果汁无法减少NNK和MNNG的诱变作用。基于这一关键观察,这些作者得出结论,软枣猕猴桃果汁似乎是通过加快DNA修复来介导它的抗诱变作用。
最后,利用基于细胞的实验,该团队还发现软枣猕猴桃果汁抑制了Akt 的作用,其中Akt是一种参与癌症信号传导的关键蛋白。众所周知,Akt和一种名为PI3k 的相关蛋白在几种人类癌症中被过度激活。
论文共同作者、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过敏与呼吸医学系教授Katsuyuki Kiura说, 软枣猕猴桃果汁和异槲皮素减少了NNK诱导的肺部肿瘤发生。软枣猕猴桃果汁靶向致癌过程中的起始和生长或进展步骤,特别是通过抗诱变作用,刺激烷基DNA加合物修复,以及抑制Akt介导的生长信号传导。异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对软枣猕猴桃果汁的生物效应有部分贡献,但它可能不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总之,这项新的研究显示,小鼠口服软枣猕猴桃果汁后,肺部肿瘤发生得到了抑制。尽管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但是软枣猕猴桃果汁的组成成分,包括isoQ,似乎是化学预防的有吸引力的候选化合物。(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Jun Takata et al. . Genes and Environment, 2023, doi:10.1186/s41021-022-00255-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Nature:有望实现体内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2025-07-07)
- Nature Medicine:没有安全阈值!你爱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鸡,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2025-07-07)
- 全国首票进口中药材近程属地查检在湖北实现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