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诱饵欺骗抗体,防止身体对细胞治疗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2-01 14:09
这项研究报告了一种保护异体CAR-T细胞免受抗体介导的杀伤的策略——依赖于IgG受体CD64的工程过表达,这种新的方法将有利于异体CAR-T细胞疗法的推广应用。人固有生老病死、损耗腐朽的规律,但通过器官移植可以让生命得以延续。遗憾的是,实体器官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成为了这项技术的最大阻碍,患者自身的系统会攻击外来移植物,并使其迅速衰竭。
如果能开发一种基因工程方法,为细胞疗法提供抗体保护,就能克服器官移植以及其他异体细胞移植疗法(如异体疗法)的一大缺陷,为广大器官受损或衰竭的患者带来希望。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rotection of cell therapeutics from antibody-mediated killing by CD64 over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阻止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 诱饵 受体捕获参与免疫排斥反应的抗体,并在它们杀死治疗性CAR-T细胞或移植器官之前将它们从循环系统中 剔除 。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蓬勃发展,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之中,CAR-T细胞疗法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简单来说,这种前沿癌症治疗方法就是提取患者的T细胞并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和扩增,再把它们输送回患者体内,这些改造后的CAR-T细胞就会地摧毁癌细胞,让患者重获新生。
然而,直到现在,大多数CAR-T疗法都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的,这种 量身定治 的治疗策略极大地限制了CAR-T疗法的长期商业可行性,由此促使科学家们研究异体CAR-T细胞疗法。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排斥这些 外来的异体细胞 并极大地限制其疗效。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一种保护异体CAR-T细胞免受免疫排斥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当抗体与异体细胞结合时,它就像一种标签,免疫细胞就会识别异体细胞并将其摧毁。为了阻止这种连锁反应,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抗体与异体细胞结合之前就将其捕获。
过表达CD64可以避免IgG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在体外细胞和小鼠中,过表达CD64可以紧密结合负责激活免疫排斥反应的抗体,避免IgG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当CD64表达与已知的保护细胞免疫的亚免疫基因修饰相结合时,人和小鼠iPSC(诱导多能)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iECs)在体外和人源化小鼠中对IgG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都具有抗性。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CD64及其截短类似物CD64t可有效捕获单体IgG并占据其Fc受体片段,从而与IgG紧密结合。打个比方,CD64就像是一个 鱼饵 ,把抗体 钓 起来并将其结合到工程细胞上,这样它们就不会激活免疫细胞。
在小鼠中,过表达CD64可以保护外来移植细胞免受免疫排斥反应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了三种细胞 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甲状腺细胞和CAR-T细胞,使得这些细胞的表面都能大量表达CD64。这些工程细胞耐受了临床相关水平的移植物定向抗体,并完全逃避了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Tobias Deuse博士表示,这种方法可以捕获高水平的抗体,这对治疗性异体CAR-T细胞产生了非常强大的保护。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开发普遍可用的异体CAR-T细胞,使得CAR-T疗法更便宜、更易得,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人CAR-T-CD64t细胞免受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报告了一种保护异体CAR-T细胞免受抗体介导的杀伤的策略 依赖于IgG受体CD64的工程过表达,这种新的方法将有利于异体CAR-T细胞疗法的推广应用。同时,该方法也可能有助于避免器官移植导致的免疫排斥反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Nature:有望实现体内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2025-07-07)
- Nature Medicine:没有安全阈值!你爱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鸡,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2025-07-07)
- 全国首票进口中药材近程属地查检在湖北实现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