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
![]() |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与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不良并发症发生率0%,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阶段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为推广该机器人进入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突破。
VasCure是由自动化所研究员侯增广、谢晓亮团队以及华东医院教授方唯一、曲新凯团队联合自主研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实现协同递送双球囊/双支架,具备环境感知和力觉反馈功能,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准性。该机器人将现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适应症范围从简单病变提升至复杂病变,满足了心血管介入手术中Culotte等复杂术式对介入器械的临床操作需求。
VasCure主控端具有自然的人机交互结构设计,更贴近医生现有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滤除手部抖动,提高主刀医生的手术操作精度和稳定性;从端则通过独有的创新型双通道协同递送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辅助介入手术中复杂术式对多个导丝、球囊、支架的协同递送,递送精度可达亚毫米级。此外,机器人无菌部分采用快速安装/拆卸的传动分离式结构设计,安装流程简单,确保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性和易更换性。
VasCure可在近程及远程条件下完成大部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21年,VasCure完成近远程18.3km(上海静安-上海浦东)和1248km(上海静安-北京昌平)5G远程环境下双支架Culotte术式活体动物实验。2022年,VasCure增加了三维智能导航功能。该导航功能可完成全自主递送器械至左冠前降支和回旋支,相较于医生操作,器械递送更稳定,递送精度更高,并在动物上完成实验验证,这将进一步提升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目前,VasCure已拥有血管介入机器人结构设计、力反馈、多模态智能导航、自主手术操作等30余项核心国内发明专利和美国PCT专利。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多模态影像多器械协同递送的新一代的VasCur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为以手术机器人远程支撑基层医院血管介入手术奠定了临床试验基础,为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和自动化所2035创新任务的支持。

- 相关报道
-
- 金赛药业携手全球最大的脱敏治疗药企ALK,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治疗新时代 (2025-09-18)
- Nature Methods:当百年病理学遇见AI——iSCALE赋能H&E图像,预测细胞级空间转录组 (2025-09-18)
- 《健康报》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海南国际医学中心数智医学研究院院长王慧:人工智能推动健康管理深度重构 (2025-09-18)
- Cell Stem Cell:血癌基因DNMT3A的惊人新角色!科学家解锁造血干细胞长寿的奥秘 (2025-09-18)
- 华人学者发表Nature论文,揭示这种基因突变为何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2025-09-18)
- 为什么感冒鼻塞时,吃东西会没味道?最新Nat. Commun:原来味道不仅需要味觉,还需要嗅觉! (2025-09-18)
- 《自然·免疫学》:打破传统认知!大坪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团队从头设计多肽,精准抑制细胞焦亡孔道功能,为炎症治疗开辟新途径 (2025-09-17)
- 流感季不用慌!Sci Adv:“抗体鸡尾酒”抗多种毒株还不怕突变,感染5天给药仍能救命 (2025-09-17)
- 新疆放慢构建当代中药家当系统 (2025-09-17)
- 《免疫》:科学家首次发现,最毒乳腺癌在转移前就拿下了抗癌前哨! (2025-09-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