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
![]() |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与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不良并发症发生率0%,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阶段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为推广该机器人进入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突破。
VasCure是由自动化所研究员侯增广、谢晓亮团队以及华东医院教授方唯一、曲新凯团队联合自主研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实现协同递送双球囊/双支架,具备环境感知和力觉反馈功能,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准性。该机器人将现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适应症范围从简单病变提升至复杂病变,满足了心血管介入手术中Culotte等复杂术式对介入器械的临床操作需求。
VasCure主控端具有自然的人机交互结构设计,更贴近医生现有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滤除手部抖动,提高主刀医生的手术操作精度和稳定性;从端则通过独有的创新型双通道协同递送技术,实现了机器人辅助介入手术中复杂术式对多个导丝、球囊、支架的协同递送,递送精度可达亚毫米级。此外,机器人无菌部分采用快速安装/拆卸的传动分离式结构设计,安装流程简单,确保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性和易更换性。
VasCure可在近程及远程条件下完成大部分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21年,VasCure完成近远程18.3km(上海静安-上海浦东)和1248km(上海静安-北京昌平)5G远程环境下双支架Culotte术式活体动物实验。2022年,VasCure增加了三维智能导航功能。该导航功能可完成全自主递送器械至左冠前降支和回旋支,相较于医生操作,器械递送更稳定,递送精度更高,并在动物上完成实验验证,这将进一步提升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目前,VasCure已拥有血管介入机器人结构设计、力反馈、多模态智能导航、自主手术操作等30余项核心国内发明专利和美国PCT专利。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多模态影像多器械协同递送的新一代的VasCur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为以手术机器人远程支撑基层医院血管介入手术奠定了临床试验基础,为基层优质医疗资源匮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项目和自动化所2035创新任务的支持。

- 相关报道
-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西藏社保系统完成跨越式倒退 织密高原“平易近生保证网” (2025-10-23)
- 重磅!杭州医保新政宣布!来岁1月1日起施行 (2025-10-23)
- “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2025-10-23)
- 反复腹痛腹泻、家族里多人中招?新研究找到溃疡性结肠炎关键基因 OTUD3,从根源修复肠道屏障有戏了! (2025-10-22)
- Cell Rep:肠道菌群竟会“自制快乐素”?两种益生菌联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2025-10-22)
- 招聘启事-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尹茂鲁课题组 (2025-10-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