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章晓辉/王友军/唐爱辉团队合作开发新型高灵敏钙信号荧光蛋白探针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4-23 17:59
该研究表明NEMO蛋白探针对胞内钙信号或钙依赖的细胞活动幅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为检测神经元活动及细胞钙信号的时空变化提供一组性能更优越的钙信号探针。生命体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钙离子(Ca2+)信号分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被称之为钙信号,它负责控制或调节各种细胞生命活动。开发灵敏和的钙信号检测工具(探针),对探究生命活动相关的信号机制和规律至关重要。目前在领域内被广泛应用的钙离子探针主要包括有机小分子类探针和遗传编码的(荧光)蛋白探针(genetically encodedCa2+indicators,GECIs)。
目前最被广泛应用的单荧光GECI工具为GCaMPs系列,它由钙感知和荧光反应两大模块组装、构建而成。其中,钙感知模块包含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肽(如M13/RS20),产生荧光变化的模块为环化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GFP(circularly permu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图1A)。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改变CaM、M13与GFP三个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或修饰连接短肽的氨基酸序列及改变互作界面中的关键氨基酸等方式,可改善GECIs的表现。因此,在2001年最初构建的GCaMP1上多次进行迭代改造后,2023年最新发展的GCaMP8系列已经具备了显著改善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但决定信噪比的响应幅度,即对钙信号大小的分辨率和线性动态变化范围,仍亟待提高。
2023年4月20日,Nature Method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of NEMO as calcium indicators with large dynamics and high sensitivity的研究论文 。
该研究成果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章晓辉团队、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唐爱辉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构建了一类检测钙信号的新型荧光蛋白探针NEMOs,具有更强的荧光信号和更精准的定量测定性能。

北京师范大学的章晓辉团队、王友军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唐爱辉团队采用全新策略构建新型高灵敏钙离子探针,从而增强GECI对钙离子浓度变化的荧光响应幅度。团队采用亮度更高的新型荧光蛋白mNeoGreen(mNG)来替换广泛使用的cpGFP,结合多种设计及优化策略组合,构建了含几十个候选复合分子的GECI库,并通过系统的钙离子成像筛选和体外鉴定,最终获得了一组名为NEMO的新型GECI探针(图1B,包括NEMO-fast,NEMO-sensitive等)。
在研究过程中,解决了镁离子结合降低mNG荧光信号、有效减弱mNG本底荧光信号等多个关键问题。与现有的GCaMP系列探针相比,NEMO探针的灵敏度及钙响应幅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领域内首次实现了GECI探针对细胞内钙信号超过100倍的响应幅度;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光淬灭能力与pH稳定性,并能实现对钙离子水平的绝对定量检测。

图1、单荧光遗传编码钙探针(GECI)的常见构建方式。A) GCaMP方式;B)NEMO的构建方式。
合作团队进一步在非兴奋性细胞系(图2A)、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图2B)、小鼠脑内神经元在体双光子激光成像(图2C)和深部脑区光纤记录等测试中发现,相比于最新或最广泛使用的GCaMP8s或GCaMP6s,NEMO系列对胞内钙信号的反应速度与之相当,但响应更灵敏且具更高的信噪比,同时响应幅度提高了约10倍之多。
综上,该研究表明NEMO蛋白探针对胞内钙信号或钙依赖的细胞活动幅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为检测神经元活动及细胞钙信号的时空变化提供一组性能更优越的钙信号探针。

图2、NEMO钙探针在(A)非兴奋性细胞,(B)分离神经元及(C)小鼠在体脑神经元中的反应示例
相关主要NEMOs质粒可在Addgene平台获取,编号ID. 189930-189934。
本项工作受到国家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博士后基金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2025年药物警戒任务会议召开 (2025-10-24)
- Nat Commun:皮肤细胞“变身”卵子?科学家开创不孕治疗新路径 (2025-10-24)
- 3D微纳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2025-10-24)
- Science:1+1>2的智慧!蚂蚁的“建筑免疫”如何与个体隔离行为协同增强群体抗性 (2025-10-24)
- 西藏社保系统完成跨越式倒退 织密高原“平易近生保证网” (2025-10-23)
- 重磅!杭州医保新政宣布!来岁1月1日起施行 (2025-10-23)
- “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2025-10-23)
- 反复腹痛腹泻、家族里多人中招?新研究找到溃疡性结肠炎关键基因 OTUD3,从根源修复肠道屏障有戏了! (2025-10-22)
- Cell Rep:肠道菌群竟会“自制快乐素”?两种益生菌联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2025-10-22)
- 招聘启事-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尹茂鲁课题组 (2025-10-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