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适体亲和识别机制解析研究获进展 |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强研究组在核酸适体亲和识别机制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赵强研究组致力于环境和健康相关分子的识别传感和分析方法开发。之前,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李从刚团队等合作,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等解析了赭曲霉毒素A的适体复合物结构。近日,合作团队进一步解析了黄曲霉毒素B1的核酸适体的高分辨溶液结构,揭示了核酸适体高亲和、高选择识别的分子机制。
黄曲霉毒素是食品和环境中常见的小分子污染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目前发现的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 类致癌物,严重威胁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AFB1的灵敏检测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至关重要。AFB1的适配体,具有高亲和力并可特异识别AFB1,自筛选发现后引起广泛关注,并用于分析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赵强研究组采用AFB1的核酸适体,开发了一系列新颖的光、电传感分析方法等实现对AFB1的快速灵敏检测。然而,该适体高亲和识别AFB1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通过液体核磁共振方法解析了具有26个碱基的核酸适体AF26与AFB1复合物在溶液中的高分辨结构,阐释了核酸适体高亲和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在没有AFB1的情况下,游离的AF26适体可形成简单的茎环结构(如图)。结合AFB1后,AF26上由16个碱基组成的环区由无规结构转变成结合诱导的特定构象,通过G C配对以及G G C三联体形成了一个发卡、两个凸环结构。发卡和凸环合围形成AFB1的结合口袋。AFB1上下被G C配对和G G C三联体夹持,侧面被五个未配对的T碱基包裹,通过堆积、供体原子- 、疏水等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同时,研究通过一系列突变对该结构进行验证,基于高分辨结构进一步阐明了适体区分AFB1和其一个原子差别的同系物AFG1的分子机制,通过单碱基突变提升了适体对两种毒素的区分能力。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探讨适体的高亲和识别机制,并为适体的设计、修饰改造与应用开发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High-Affinity Recognition of Aflatoxin B1 by a DNA Aptamer为题,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的支持。
核酸适体AF26-AFB1复合物的高分辨核磁共振结构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Nature:有望实现体内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2025-07-07)
- Nature Medicine:没有安全阈值!你爱吃的加工肉、奶茶和炸鸡,正在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2025-07-07)
- 全国首票进口中药材近程属地查检在湖北实现 (2025-07-07)
- Nature: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2025-07-07)
- 南方医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Cancer论文 (2025-07-07)
- JAMA子刊:7万余人韩国队列分析显示,乳腺癌幸存者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低8%,或与特定癌症疗法有关 (2025-07-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