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PHT3基因介导的莱茵衣藻 砷耐受性调控机制 |
![]()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揭示了 CrPHT3 基因介导磷积累过程可以显著影响莱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的砷耐受性,该项工作为线粒体磷转运蛋白介导砷在植物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入理解,研究成果为保护水生环境,减轻植物砷毒性,开发植物修复新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 Phosphorous accu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PHT3 -mediated enhanced arsenate tolerance in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为题发表在《有毒材料(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且容易通过自然迁移转化过程和人类活动进入到环境中,对生物乃至人类产生毒害影响。基于对绿色环境友好型修复政策的响应,自然水体环境更倾向于植物和生态修复等。藻类作为一种典型浮游水生植物在自然界中可参与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备改善砷污染水体水质的天然优势。因此,藻类是满足高效、低成本植物修复的优良材料,可以在砷污染水修复方面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以莱茵衣藻及 Crpht3 突变体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磷转运蛋白 PHT3 基因介导的砷耐受性进行了深入解析。研究发现在磷酸盐供应下莱茵衣藻C30野生型和 Crpht3 突变体并没有表现出表型差异;但在砷胁迫下,充足的磷酸盐供应显著增加了 Crpht3 突变体对多聚磷酸盐和细胞间磷酸盐的吸收,从而提高了 Crpht3 突变体在500 mol L-1五价As胁迫下的耐受性。在砷酸盐胁迫下, Crpht3 突变体显著上调了 PHT3 基因,更多的磷酸盐在细胞质中富集,进而触发了不同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过程、抗氧化活性和细胞解毒能力等。然而,莱茵衣藻C30野生型由于磷酸盐积累较少,表现出较弱的砷酸盐耐受性,说明 CrPHT3 基因影响了磷酸盐的积累模式,进而增强了藻类砷酸盐的耐受性。该成果为科学利用特异性基因修饰植物进行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修复策略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和思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陶乐圆博士和扬州大学王龙副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倩茹研究员和程宪国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任务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 相关报道
-
- Nature:人工智能助力认知科学!科学家用微型循环神经网络解锁大脑决策秘密 (2025-07-05)
- 迪哲医药舒沃哲®获FDA加速批准上市,系全球首款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非小细胞肺癌国创新药 (2025-07-05)
- 长三角地域推动医疗安康协同倒退 (2025-07-04)
- 青海:“医保钱包” 完成职工团体账户跨省共济 (2025-07-04)
- JAMA子刊:首个临床试验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即可快速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 (2025-07-04)
- Nature子刊:新研究发现PIEZO2离子通道在冠状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2025-07-03)
- Cell:免疫“刹车”新突破!双特异性抗体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按下“静音键”! (2025-07-03)
- 加科思BET抑制剂JAB-8263自免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 (2025-07-03)
- 申报称中国安康科技家当已转向转型深入阶段倒退 (2025-07-03)
- 地下征求医疗东西进口贩卖证实治理规则(修订草案)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