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高知分子易陷"地摊级骗术" 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

高知分子易陷"地摊级骗术" 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

        “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让人民不受骗”,这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港人”殷海光的名言。然而,理应筑起防骗“防火墙”的知识分子、甚至“高知”(高级知识分子)们,却每每成为骗子的囊中之物???央视女编导被假“国情局长”骗财骗色、清华大学教授被亲友骗去十余万元、数百名中小学校长被山寨“教育专家委员会”蒙骗……这些我们看来有识有能的高级人才,为何会失去了判断是非真伪的基本能力呢?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说:“从根源来分析,知识分子受骗的原因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本来有所需求,二是对骗子和行骗事件缺乏了解;三是容易产生怜悯之心。诈骗者往往会通过研究他们的这三种心理,投其所好,抓住弱点设下骗局。”特别是抓住受骗者的心理需求方面,往往一抓一个准,比如有骗子就抓住知识分子老来求一名传于后世的心理,用“入选中华名人园”骗了京城数百名“高知”。

 

        令人疑惑的是,让“高知”们上当受骗的,并非是高智商的骗子设定的惊天欺诈,却多是一些漏洞百出的“地摊级骗术”,这又是为何呢?

 

        “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应对错综复杂生活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罗大华说,“这些受骗的知识分子大多只埋头于专业,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略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不注重知识的创新和运用。犯罪分子则利用了他们的单纯善良,求得其在认知上的认同、情感上的相融,从而使他们堕入骗局。”这就印证了一个道理:木桶能装多少水,在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

 

        面对骗子的胡吹海侃时,如何避免受骗上当?罗大华强调,“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要坚持以下信念:馅饼不会从天降,贪婪之心不可有;不要轻信甜言蜜语,遇事不要轻率做决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了解其人其事;多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学点法律法规;多和身边的人商量讨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