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啤酒瓶行业新标准待出台

啤酒瓶行业新标准待出台

  “从2002年开始啤酒瓶国家检测标准修改,到现在还没有新标准出台。有很多问题都不好说。”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新近公布的一份全省啤酒瓶抽查检测报告显示,燕京啤酒、金威啤酒、英博金龙泉等品牌的啤酒瓶被检出抗冲击和耐内压力达不到技术指标。而公开资料显示,啤酒瓶如果抗冲击和耐内压力不合格就可能在产销、使用中发生爆炸或者自爆。
  对此,金威、燕京、金龙泉方面都表示具体问题公司将要进一步查证。其中英博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毅表示:其实金龙泉也是受害者,啤酒本身没有质量问题,而消费者可能会将这种问题加在金龙泉身上。
  多个批次啤酒瓶不合格
  根据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检测报告,本次该局共抽检了30组啤酒瓶样品,其中14组不合格,占总比例近50%的份额。
  在14种不合格样品中,抗冲击力、耐压力问题最为严重,分别有13组、11组样品不合格。其中由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3月、5月生产的两款320ml啤酒抗冲击、耐内压力不合格,此外其5月份出品的640ml啤酒、320ml水晶纯生抗冲击、耐内压力也不合格。同时,漓泉啤酒、金龙泉啤酒分别有产品抗冲击、耐内压力不合格。
  此外,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公司生产的488ml啤酒瓶高度不合格,同时还有酒瓶内径不合格。
  公开资料显示,啤酒瓶是盛装啤酒的承压产品,抗冲击和耐内压力是啤酒瓶的关键质量技术指标。因而近年啤酒瓶质量问题已经日渐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投诉的焦点。
  公司:问题出在流通领域
  “没听说啊,要是出了问题也是找生产啤酒瓶的厂家,不是我们公司啤酒厂家的事情。”陈毅对说,金龙泉的啤酒瓶也是向啤酒瓶厂家购买的,并都符合国家啤酒瓶标准。公司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消费者会误认为是啤酒生产厂家的问题。
  金威啤酒品牌管理部总经理赵女士表示,公司正在查证这个事情。她认为,估计啤酒瓶本身没有问题,因为公司有空瓶检测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就会被发现,而更为可能的原因在于流通领域中的碰撞及暴晒等问题。
  “啤酒瓶国家检测标准从2002年开始修改,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新标准。目前仍然沿用1996年的老标准,有很多问题都不好说。”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戚女士对媒体表示。
  啤酒瓶新标准迟迟未出台
  “啤酒瓶标准问题一直是我们协会和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争议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这个结果可能很快要出来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昨日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啤酒瓶》标准是1999年6月1日起国家颁布的GB4544-1996标准,要求啤酒生产行业必须强制使用“B”字瓶,但是该标准并未对回收瓶的使用期限和报废期限做强制性的说明,只是在附录中建议啤酒瓶回收期限为“两年”的说明,同时标准中要求啤酒生产企业建立回收瓶进厂的抽检制度。
  “建议并不能让企业自觉地去认真执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回收瓶中的利润几乎已经成了有些中小型啤酒生产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润,即使受到国家监管部门的处罚和罚款,企业也乐意接受这只占利润毛皮的处罚。
  据悉,从理论分析来看,啤酒瓶连续回收使用5次后其强度就只有新瓶的50%,一般一只啤酒瓶一年可被回收3次左右,而一般已经使用了6次以上的啤酒瓶,如果没有及时淘汰,其爆炸的几率会增加。
  同步播报
  正式进军保健酒市场 茅台:白酒目前不会涨价
  9日,茅台集团正式开始进军中国保健酒市场。同时,针对近日白酒消费新规导致一线白酒涨价传闻,茅台集团副总经理戴传典公开回应,茅台目前不会涨价。
  日前茅台集团在北京宣布,旗下产品保健酒--“茅台集团白金酒”(以下简称白金酒)正式上市。但是目前保健酒市场并不红火,白酒、葡萄酒、啤酒为市场主流,保健酒在夹缝中求生存,状态堪忧。
  中国保健酒行业正以年均30%的高速递增,200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尽管如此,保健酒仅占据中国酒类市场总量的0.5%,远低于2%的国际水平,专家表示,这证明保健酒在国内市场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一位北京高端白酒的经销商介绍说,像劲酒、椰岛鹿龟酒、茅台不老酒这些保健酒在2006年曾红极一时。但在2009年春节的销售也不如往年淡季销售量多。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保健酒产品的消费群体过于局限,另外,保健酒的口感药味过重。
  而五粮液去年就推出 “世界第一款功能白酒”--黄金酒,并请来曾经成功运作 “脑白金”、“黄金搭档”品牌的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
  值得注意的是,在史玉柱与五粮液的合作中,五粮液是一个贴牌生产方,“黄金酒”的市场营销及销售权都在史玉柱手中。如今茅台“白金酒”,引入的是营销专家蔡芳新,茅台方面表示是两家是合作关系。
  戴传典表示,茅台酒不会将消费税新政带来的成本影响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企业将会通过自身消化这部分费用。”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