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出境须防疫 |
![]() |
亚洲:以柬埔寨为例
●登革热高发
柬埔寨属于热带气候,从11月到次年4月是干季,气温在24℃左右,霍乱、甲型肝炎、疟疾等多发,而且全年都有患登革热的危险性。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在旅游胜地和乡村地区更活跃。
症状:患者大多出现高热,且体温短时间内可迅速升高,一般持续5-7天,剧烈头痛、关节剧痛、食欲下降、恶心等。
预防措施:
1、旅行者应时常穿着长袖衬衫和长裤,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旅店,如果住宿地没有隔蚊或空调设施,最好使用杀蚊喷剂及睡在蚊帐内。
2、在野外游玩时,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搽驱蚊剂(最好含有避蚊胺,但给儿童使用时浓度不应高于20%);
3、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欧洲:以英国为例
●莱姆病常见
在英国旅行,基本上感染传染病的机会不大。但在11月至次年4月,当地有流感发生的可能。另外,在英国的森林地区有暴发流行莱姆病的报导。最近,在伦敦公园内发现传播莱姆病的蜱。
症状:被蜱叮咬后,初期人体皮肤上会有局部损害,即慢性游走性红斑,常在蜱叮咬后7-10天后出现。
预防措施:
1、莱姆病的病原体有明显的地区性,一般集中在林木浓密、有蜱存在的山区或半山区。
2、蜱叮咬主要是在上午9点-10点、下午5点-7点,蜱一般潜伏在草叶的尖端,待人或动物经过时,跳上人或动物身体进行吸血,并将胃内容物及唾液反吐于人或动物体内而造成病原体传播。
3、进入山林地区旅行时,尽可能穿旅游鞋、紧口袜,并扎紧裤脚,尽量不在山区草地上躺卧,以避免蜱的叮咬。
美洲:以阿根廷为例
●疟疾
在南美州的阿根廷,疟疾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疟疾高发地区,被疟蚊叮咬后,旅行者就会染病。
症状:全身发冷,然后是发热,体温可超过40℃,头剧痛;几个小时后会大汗淋漓,而出汗后体温也就恢复到正常。这样的症状每天或隔一两天会再发。
预防措施:
1、防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第一道防线。在户外、草丛等地,多使用驱避剂、蚊香、杀虫剂等,防止蚊虫叮咬。
2、适时服用抗疟药物(服用青蒿素类药物)以抑制感染,最好启程前两周开始每周使用甲氟喹。
3、如果到有疟疾的地区后一周或一周以上出现发热,则应立即求诊,并向医生说明出游情况。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