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口腔健康 纠正口腔护理三大误区 |
![]() |
俗话说,人老先从牙齿老,脱落的多,尚存的少。牙病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称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牙病,10位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一个满口无牙。口腔专家认为,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保护牙齿,到80岁的时候,口腔里还能有20颗牙齿。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从注重口腔清洁开始,细心爱护你的牙齿,时时注意你的口腔健康。现在呼吁爱护牙齿,但也忽略其他不少严重的口腔疾病,人们对口腔健康认识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误区一:牙痛才去看医生
专家表示,人们经常是牙痛了才想起去看医生,缺乏终生维护和治未病的观念。人们普遍意识不到,总认为牙病不是大病,熬一熬就过去了。专家告诫,口腔问题最重要的是治未病,定期检查是最重要的,牙龈最开始出现问题时,通过一两个星期的科学刷牙就可以基本解决,而如果发展到病变的阶段,治疗起来会更麻烦,而且费用不菲。
误区二:重视龋齿,忽视牙周病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按该标准,龋齿只是四个标准之一,而“无疼痛感”和“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两个标准则指向牙齿的“土壤环境”――牙周的健康。但在许多人眼中,一提到“爱牙”,就是指预防蛀牙。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也是危害人类口腔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引起牙周病的主要因素是牙菌斑和牙石,牙菌斑和牙石引起牙周组织发炎,破坏牙周纤维,牙齿松动甚至自行脱落。
发生牙周炎时,牙面及牙周袋壁上存在大量细菌聚集,牙周袋壁上皮变薄及表面结构完整性受损,形成糜烂溃疡面。在牙周袋内这么大的破溃面上有大量细菌堆积时,日常咀嚼活动可使细菌及毒性产物进入血循环中,增加全身病的患病风险。牙周炎可以影响心脏、肺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概率远远高于牙周健康人群。
误区三:根据广告选牙膏
一项关于公众口腔观念认知程度的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回答说主要根据广告选牙膏。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位副秘书长认为,既然日常保健对于防治严重口腔疾患至关重要,那么,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口腔健康需求选购口腔清洁用品,不要过度依赖广告。
目前市场上的牙膏产品品种繁多,除了具有清洁口腔的基本功能以外,很多产品还加入了特定的功能配方,然而,如果选错了牙膏,则可能贻误了预防的时机,比如,多数以防蛀功能的产品对于预防牙周、牙龈炎基本不起作用,消费者需仔细辨别,避免受到广告的误导。此外,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也能够有效预防口腔疾病。
小贴士:传统医学提倡早晚叩齿和按摩牙龈是最有效方法,每天晨起或睡下后上下牙齿轻轻对叩数十下,能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血液循环,同时在洗脸时,用食指上下旋转按摩牙龈,排除龈沟及牙周袋分泌物,可改善牙龈内血液循环,提高牙周组织抵抗力,从而防止牙周病。

- 相关报道
-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