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有痣不能随意点 |
![]() |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黑痣,只要不是长在脸上,大家一般不会在意。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因患恶性黑色素瘤,导致肺转移,最后矫情地跳海自杀。恶性黑色素瘤,一个陌生的医学名称由此以非常规的方式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
它是怎样的一种毛病啊?一颗小小的黑痣不仅可以置人于死地,更令医生回天无力!很多人的神经开始紧张起来,到医院要求点痣的人数骤增。本文将带你一同认识恶性黑色素瘤的真面目,教你几招自我识别黑痣良莠的简易方法,以及预防恶性黑色素瘤的防护手段。
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
我们谈论黑痣过去通常是在相面术上。比如,生在足底的痣叫平步青云,手掌的痣叫乾坤在握,眉心的痣是称心如意,下巴的痣是福痣,眼角下的痣是泪
痣等等。生了一颗好痣便洋洋得意,生了一颗位置不好的痣就灰头土脸,赶紧想去点掉。而对于黑痣在医学上的常识,国人却相对匮乏。在临床上就曾经遇到这样一
个男性病人,他下巴有一颗黑痣,刮胡子的时候经常会刮破,后来痣逐渐长大了,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却被他断然拒绝。他说这是他的幸运痣,这几年这颗痣在长
大,他的生意也在做大。不幸的是,这颗痣后来癌变了。
那么,什么是恶性黑色素瘤呢?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是皮肤癌的一种,由黑痣或黑斑恶变产生的。它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癌,因为它的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结和血液转移到人体的任何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与人体先前存在的结构不良痣、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缺陷、免疫低下等因素有关。但黑痣恶变最危险的因素是紫外线的照射。西方
人喜欢晒太阳,喜欢阳光浴,甚至裸晒,所以他们的皮肤癌高发,恶性黑色素瘤也高发。美国总统里根、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也曾经患皮肤癌治疗过。澳大利亚的
昆士兰离赤道近,紫外线很厉害,而居民都是白色人种,不抗晒,所以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全世界第一。
恶性黑色素瘤还和慢性长期的摩擦有关系,中国人的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足底部位。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近千例恶性黑色素瘤中,近40.6%位于足底受摩擦部位,还有的是领口、裤腰、手指甲床下等长期受压的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很凶险的恶性肿瘤,它属于皮肤癌,但死亡率却是一般皮肤癌的3倍!不过,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正确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来自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统计显示: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81.6%,10年生存73.5%,效果还是很好的。
如何分辨恶性黑色素瘤?
◆首先看形态是不是有改变。黑痣突然变大了,一旦大于5毫米就要当心了。
◆痣的颜色有没有改变。颜色加深了变杂了,棕中带黑或黑中带红都不太妙。
◆原来没有感觉的痣现在有痒有刺痛的感觉,就要提高警惕了。
◆痣的边缘不规整了,甚至溃破、出血了,记得要赶紧去看医生。如果黑痣附近淋巴结出现肿大,甚至在痣的周围出现很多小黑点(医学上叫卫星结节),那麻烦可能就比较大了。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把鉴别恶性黑色素瘤简明地归纳为四个方法,并取其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构成ABCD
法。A(Asymmetry)是不对称,将一颗黑痣从当中划一条线,痣的两边不对称。B(Border)是边缘不整齐,呈巨齿状改变。C(Colour)
是颜色呈杂色。D(Diameter)是直径大于5毫米。ABCD法简单易懂又容易记忆,是一个好方法。
上海有一位50多岁的女病人,脚底一颗黑痣已有2.5厘米大,且形态不规则。原先她觉得不妨碍吃,不妨碍喝的,压根没当回事,看了《非诚勿扰2》后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做了手术切除,所幸的是病理报告证实是早期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首先是手术治疗。一旦证实是恶黑,医生会给你做些检查,例如CT、胸片、B超等等,了解是否有转移。手术要切除整个肿瘤和肿瘤周围的正常皮肤。
对于1-2期的病人,通常要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所谓的前哨,就是离病灶最近的淋巴结,淋巴结是抵挡癌细胞的哨兵)如果呈阳性就是有转移,需要做淋巴清扫;
如果阴性没有转移就观察,定期复查。
还有免疫治疗。用干扰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是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当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对于3-4期的患者可以用药物来摧毁癌细胞,这叫化疗。对于转移到脑、骨骼和其它部位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用放疗的方法,使用高能量的射线杀死癌细胞和缩小肿瘤。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许多恶黑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并非完全没有辙。

- 相关报道
-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