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鸡精不会给你提供任何营养

鸡精不会给你提供任何营养

如果仅从商业营销的角度来说,鸡精打败味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鸡精出现的时候,商家一方面宣传“味精有害”,另一方面鼓吹鸡精的“天然”。仅仅从名字上,“鸡精”就比“味精”占了优势。所以直到今天,相信“工业合成的味精有各种危害”而“天然的鸡精有营养”的还大有人在。

实际上味精不是工业合成的。最初的味精是在海带汤中发现的,后来通过粮食发酵来生产。它跟酱油、葡萄酒、米酒等等传统食物的生产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它的化学结构是谷氨酸钠,而各种蛋白质中一般都含有谷氨酸,被水解释放出来就会形成谷氨酸钠,典型的例子就是酱油、豆豉、奶酪等等。而有一些食物中,天然就含有一些游离的谷氨酸盐,它们也就具有天然的“鲜味”,典型的有海带、土豆、豌豆等等。实际上,像海带和奶酪这样的食物中天然含有的味精量比很多时候人们在其他菜里放的还要多。

“味精有害”的说法一直存在,也确实有不少人相信“吃多了味精会怎样怎样”,最离奇的一个说法还在1968年登上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医学杂志。这些传说的危害几乎都被仔细研究过,但是都无法重现―――这在科学研究中的意思就是,传说的危害不可靠。而另一方面,学术研究中也有“大量味精对老鼠产生危害”的实验结果,不过那里的“大量”一般都是纯吃味精或者食物中的味精含量高到百分之一二十。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菜里味精放得太多”不可同日而语。

基于这些科研结论,现在学术界和各国主管部门认为食物中的味精是无害健康的。即使是在食品安全方面非常保守的欧盟,也把味精列为最安全的一类。

除了味精能产生“鲜味”,科学家们发现有一些核苷酸不但自己产生鲜味,和味精一起用的时候还能让鲜味增加很多倍,它们被称为“呈味核苷酸”,最早是从香菇和鱼干中分离得到的。鸡精的关键成分是“味精”和“呈味核苷酸”,跟鸡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其他的成分,则是点缀。早期的鸡精会加入一些鸡肉粉,从而可以心安理得地自称“鸡精”。其实鸡肉粉对鸡精的味道贡献很小,到后来加入的比例越来越少,就更是“挂鸡头,卖味精”了。

总的来说,味精和鸡精实际上是同一类东西,只是鸡精的味道要丰富一些罢了。如果喜欢它们的味道,用不着担心“有害健康”;如果不喜欢,也用不着勉强自己。它们不会提供任何营养―――尽管鸡精的名字暗示着“鸡的精华”。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