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高三生打吊瓶上自习:专家称补氨基酸太愚昧

高三生打吊瓶上自习:专家称补氨基酸太愚昧

5日上午11点19分,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发了一张孝感市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室内打吊瓶的照片,称之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该微博随即被大量转发,图片来源之一是网友“CHImushroom”的微博,其微博资料显示,她是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学生。

图片上,学生一边打吊瓶一边埋头做作业,老师还在学生中巡视。“CHImushroom”调侃道:“这位老师,面对如此震撼的场面,您是如何站稳脚hold住全场的?”

昨天上午10时45分,记者赶到孝感市一中时,恰逢下课时间。记者在教学楼一楼找到高三(3)班,这个被称为“吊瓶班”的同学们正在埋头考试。微博照片中挂满教室的吊瓶,已不见了踪影。监考老师见有生人来,立刻走出教室要求记者们离开。

“请问网上流传的吊瓶班图片,是我们3班的吗?”记者问,这名老师说:“同学们正在考试,有关采访的事,请与学校领导联系。”

“网上说的吊瓶班就是说的3班”,高三(2)班一女生告诉记者:“毕业班的都打,10块钱一瓶,学生也可选择不打。我们班就有同学打了,也有人不打。”

【营养专家】

近半学生打氨基酸太愚昧

“一个班20多个孩子竟然选择静脉注射氨基酸,简直愚昧!”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学志直言不讳:“且不说氨基酸根本就没有补充能量的功效,光是静脉注射,就可能带来各种不良反应!”

左学志介绍,氨基酸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但“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物,它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即使对重病患者,医生也要先详细检查,确定其适应症且符合注射指征之后,才能开出药方。

但对于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随意注射氨基酸,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绝对有害无益。此外,静脉注射本身也有风险。左学志称,静脉注射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很多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夏季本是输液反应的高发期,“孩子一旦出现输液反应,更得不偿失!”。

左学志建议,大考之前孩子的食谱不宜大变,保证营养的同时,注意多吃一些果蔬,还可适当多补充一点坚果类、深海鱼等富含脂肪酸的食材,就能起到健脑功效。但坚果类食品一周吃大约50克左右即可,也不适合多吃。

如果家长确实认为孩子缺乏蛋白质等营养,不如多让他吃一个煮鸡蛋,喝一瓶牛奶。对孩子来说,“自然摄取营养,好好休息,保持运动,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强”。

图为孝感一中高三(3)班门口,贴着高考倒计时提醒。

【校方】

近半毕业生打氨基酸

“网上吊瓶班的图片,确实是我们学校的。”昨日上午,孝感市一中监察室主任高平强坦承。他解释说,打吊瓶不是在输液,而是在打氨基酸。高考前打氨基酸,多年前就很流行。上个月,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要求学校给学生打氨基酸,以增强体质、补充能量。

他说,起初学校并没答应。但后来发现,学生外出打一瓶氨基酸要半天时间,耽误了课程。学校这才同意在学校里打,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和家长自愿,学校还规定,注射一瓶500毫升的氨基酸,学生只出10元,超出部分由学校承担。目前,市面上注射一瓶500毫升的氨基酸,一般要四五十元。所以,学校是在贴钱。

后来,来医务室打氨基酸学生越来越多,医务室容不下那么多学生,所以改到教室里吊,每个班打的时候都有医生守候。高平强说,高三年级20个毕业班都有学生打氨基酸,一个50―60人的班,打的学生近一半。

打氨基酸,对学生是不是有用?高平强认为,首先是没坏处,其次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因为备考学生的精神都比较紧张,所以缓解学生心理,应该可以尝试。

“吊瓶班事件发生后,学校有没有打算叫停?”记者问高平强。“学校不会叫停,如果学生要打就打,如果学生选择不打,就不打。”高平强认为学校是为学生做好事。

据介绍,孝感市一中创建于1900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全称为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在孝感市排在第二方阵,2009被授予“湖北省示范中学”称号。目前全校67个班,其中,高三年级有20班1300多人。去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生为277人。

【心理专家】

“吊瓶班”放大备考紧张情绪

汉口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胡红涛昨日告诉记者:“看到吊瓶班的照片,连我这个局外人都感觉到了当时的紧张和严肃,大考之前学生应该减压,而不是增压”。

胡红涛建议,老师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要做好学生情绪的管理工作。关注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并教导他们自我调节。

对于家长来说,别对孩子太过严苛,同时要营造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要过多关注在考试上,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些他感兴趣的事,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保持平常心,积极迎接挑战。此外,家长还应格外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一旦发现孩子有睡眠障碍,最好及时就医。

对于考生来说,此时是高考最后关头,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考生要学会自我减压,对自己有一个明确定位,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别认为“一考定终身”,现代社会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成功并非只有一条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