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社会关注 > 刘敏:中医药的复兴和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流

刘敏:中医药的复兴和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流

  出生于1933年的刘敏如,虽然今年已是81岁的高龄,但看上去却比一般人年轻许多。谈及中医药文化,刘敏如言简意赅:中华文化是中医文化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她认为,中医药学严格说来已无法简单地称之为传统医学,而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浓郁特色的、已形成文字系统的一门独特的原创医学科学。
  
  “中医学在中国文化长期锤炼中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各时期的哲学、文学、数学、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知识传承和发展起来、集成了她的新层面—整体论、系统论和平衡论等哲学思想,这是中医药学的精髓与灵魂,有力地指导着临床思维和医疗实践。”刘敏如告诉记者,中医的理论架构、辨证论治、中药、方剂、针灸和推拿等历代皆有长足发展,是在几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一门原创医学,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传统医学像我国的中医药学这样独特。
  
  但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并取代了中医成为主流医学,“科学主义”首先开始攻击中医,以致中医几乎处于被消灭的危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医药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中医药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对此,刘敏如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她看来,既然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人,其共同目的都是保障人类健康,因此,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通过彼此渗透磨合,互相启发、互补不足,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命健康质素,才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发展方向。
  
  刘敏如说:“中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其各自的内容、形式、标准、规格都不同,接照目前的现实状况,两者是无法接轨的,即使是说"中西医结合",其内涵目前尚欠缺学术支撑。”
  
  刘敏如认为,对临床中医工作者来说,应该要坚持“西为中用”“衷中参西”的原则。“西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现代检测及诊断手段,以及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使之成为中医认识疾病的参考以及诊治疾病的辅助,由此可以弥补中医药学"重宏观而轻微观"的不足。但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切忌不能走迷了路,以致离开了中医理论,放弃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不辨证而只辨病,不讲求立法组方而只是机械地按照药理研究结果选药拼凑成药方。”
  
  “由于历史的社会根源和现实的偏见,多数人存在潜在的"重西轻中"意识,加上医学市场竞争的利益倾轧,至今干扰着中医药事业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应该正视中医发展中的困惑,面对世界文化对语和社会根源以及现实性意识的偏见,迎接"中医大国"的崛起。”刘敏如如是说。
  
  见证了中医药近60年来的兴衰和荣辱,刘敏如始终觉得,中医药的复兴和发展将是未来的主流。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