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
如今抑郁症已经为大众熟悉,可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属,还不了解如何去担任一个合格的监护人。
抑郁症患者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意志减退,精力和体力严重下降,许多事情想做做不动;他们情绪低落,不想见人;他们的认知上可能存在一些歪曲,所以不配合治疗;他们还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这更需要看护到位,否则就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不勉强,多宽容
由于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和体力严重下降,许多事情想做做不动,所以家人不应勉强抑郁症病人去做事,遇事要多跟病人商量,能做得动才做,做不动就歇着,千万不要“逼着”患者出去走动。当然,如果病人有劲也有意愿,还是鼓励他们在家人陪同下多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使1/3的病人抑郁得到改善。
2、服药不要由着病人
抑郁症患者会因为疾病歪曲认知,发作时会说“我的病好不了”而拒绝服药,缓解时又说“我不会再发了”不肯服药,这就需要家人监督和督促。同时家人一定要保管好药物,因为抑郁症患者中有半数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有时候一时冲动也许就过量吞服了药物,带来悲剧。
3、情绪上不要惹病人
关心患者但不要过度,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让病人感受到“我是个残废”,加重对自己的负性评价;同时尽力包容,对于病人的需求只要合理或者无伤大雅,可以尽量照顾;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对患者表露出来,那样也会让患者压力更大。家人一定要理解,患者是生病了,所以才有那些改变,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包容。
4、陪护要到位
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这也是最大的风险,所以不要过分约束病人,但要陪护到位。
这里特别说一下外地陪读的问题。现在有些家庭中的孩子患上抑郁,又要在外地求学、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如果是学生,在高考前曾患抑郁,那么填写志愿务必就近;路远的发病后不能及时照顾到,后患很多。如果确实在外地求学、工作,有的病人抑郁恢复良好,只要家人天天提醒就能按时服药,也没有复发。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独立在外地,需要陪护,包括:抑郁未完全缓解的、抑郁频繁波动的、服药不自觉的。符合上述指证之一的,就要到当地陪护,不要犹豫。
如果抑郁严重发作,在咨询医生确诊后,患者确实无法坚持学习和工作,这时候要果断选择休学、病假,甚至退学、辞职,确保患者能得到最好的休养和康复。
5、用药必须配合医生
用什么药,应当由医生决定,家属一定要有好的依从性,这样才能更好督促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如果真的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迹象,也应该在咨询医生后换药,而不是擅自停药。医药网新闻
抑郁症患者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意志减退,精力和体力严重下降,许多事情想做做不动;他们情绪低落,不想见人;他们的认知上可能存在一些歪曲,所以不配合治疗;他们还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这更需要看护到位,否则就可能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不勉强,多宽容
由于抑郁症患者的精力和体力严重下降,许多事情想做做不动,所以家人不应勉强抑郁症病人去做事,遇事要多跟病人商量,能做得动才做,做不动就歇着,千万不要“逼着”患者出去走动。当然,如果病人有劲也有意愿,还是鼓励他们在家人陪同下多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使1/3的病人抑郁得到改善。
2、服药不要由着病人
抑郁症患者会因为疾病歪曲认知,发作时会说“我的病好不了”而拒绝服药,缓解时又说“我不会再发了”不肯服药,这就需要家人监督和督促。同时家人一定要保管好药物,因为抑郁症患者中有半数至少有过一次自杀企图,有时候一时冲动也许就过量吞服了药物,带来悲剧。
3、情绪上不要惹病人
关心患者但不要过度,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让病人感受到“我是个残废”,加重对自己的负性评价;同时尽力包容,对于病人的需求只要合理或者无伤大雅,可以尽量照顾;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对患者表露出来,那样也会让患者压力更大。家人一定要理解,患者是生病了,所以才有那些改变,对于一个生病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包容。
4、陪护要到位
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这也是最大的风险,所以不要过分约束病人,但要陪护到位。
这里特别说一下外地陪读的问题。现在有些家庭中的孩子患上抑郁,又要在外地求学、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如果是学生,在高考前曾患抑郁,那么填写志愿务必就近;路远的发病后不能及时照顾到,后患很多。如果确实在外地求学、工作,有的病人抑郁恢复良好,只要家人天天提醒就能按时服药,也没有复发。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独立在外地,需要陪护,包括:抑郁未完全缓解的、抑郁频繁波动的、服药不自觉的。符合上述指证之一的,就要到当地陪护,不要犹豫。
如果抑郁严重发作,在咨询医生确诊后,患者确实无法坚持学习和工作,这时候要果断选择休学、病假,甚至退学、辞职,确保患者能得到最好的休养和康复。
5、用药必须配合医生
用什么药,应当由医生决定,家属一定要有好的依从性,这样才能更好督促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如果真的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迹象,也应该在咨询医生后换药,而不是擅自停药。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期 今年发病率略有下降 (2024-11-19)
- 中国疾控中心: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2024-11-18)
- 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2024-11-15)
- 国家疾控局:儿童支原体肺炎这样防治效果好 (2024-11-13)
- 北方多地发病率上升,为何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 (2024-10-24)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增加豆、奶的摄入?专家详解 (2024-10-23)
- 世界骨松日:多机构为“管体重、强骨骼”支招 (2024-10-21)
- 秋冬季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传染病?中疾控专家解答 (2024-10-09)
- 专家破解高血压认识误区 教民众科学自测血压 (2024-10-09)
-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202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