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医改路线图 看病就医将有哪些变化? |
![]() |
医药网1月10日讯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正式公布,“十三五”时期中国医改的路线图出炉。到2020年,中国医改进程有哪些阶段性目标?普通民众将从中获得什么便利与实惠?
人均预期寿命再延长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
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这一数字比2010年提高了1.51岁。而在此次公布的《规划》中,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出了新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0年,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
此外《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基层就诊更方便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并设定了“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
这其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被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明确,要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
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规划》还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看病收费更合理
——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取消药品加成
针对民众最关心的“看病贵”问题,《规划》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规划》明确,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情况实施跟踪监测。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另外,要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要推动医药分开,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
医保报销更便捷
——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另外要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参保地与就医地协作,方便群众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
《规划》明确,建立健全异地转诊的政策措施,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衔接协调。
依照《规划》,到2017年,要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20年,要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低价药、救命药不再难找
——扶持低价药品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
此次出台的《规划》还特别提出,要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
具体举措体现在:扶持低价药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保持药价基本稳定;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加快推进紧缺药品生产;支持建设小品种药物集中生产基地,继续开展用量小、临床必需、市场供应短缺药品的定点生产试点。
另外,《规划》明确要完善儿童用药、卫生应急药品保障机制。对原料药市场供应不足的药品加强市场监测,鼓励提高生产能力。
全科医生数量更充足
——2020年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
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也是《规划》的任务之一。这其中,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培养被列为重要内容。
《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这也意味着,全科医生短缺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医药网新闻
人均预期寿命再延长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
截至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4岁,这一数字比2010年提高了1.51岁。而在此次公布的《规划》中,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出了新目标。
《规划》明确到2020年,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
此外《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基层就诊更方便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并设定了“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
这其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被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明确,要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
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规划》还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看病收费更合理
——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取消药品加成
针对民众最关心的“看病贵”问题,《规划》提出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规划》明确,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情况实施跟踪监测。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另外,要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从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要推动医药分开,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耗材间的利益链。
医保报销更便捷
——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另外要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参保地与就医地协作,方便群众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
《规划》明确,建立健全异地转诊的政策措施,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衔接协调。
依照《规划》,到2017年,要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20年,要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低价药、救命药不再难找
——扶持低价药品生产 保障市场供应
此次出台的《规划》还特别提出,要解决好低价药、“救命药”、“孤儿药”以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
具体举措体现在:扶持低价药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保持药价基本稳定;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加快推进紧缺药品生产;支持建设小品种药物集中生产基地,继续开展用量小、临床必需、市场供应短缺药品的定点生产试点。
另外,《规划》明确要完善儿童用药、卫生应急药品保障机制。对原料药市场供应不足的药品加强市场监测,鼓励提高生产能力。
全科医生数量更充足
——2020年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
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评价机制也是《规划》的任务之一。这其中,加强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培养被列为重要内容。
《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万人以上。这也意味着,全科医生短缺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动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医疗服务平衡倒退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宣布优化全性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东西立异倒退无关动作的布告 (2025-07-04)
- 国度药监局对于弓足花润喉片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03)
- 对于D (2025-07-03)
- 第一光阴把握!首个国度级低温安康危险预警来了 (2025-07-03)
- 防备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危险 两部分宣布提示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2024年中国药企海内受权买卖总额超500亿美元 (2025-07-02)
- 国度医保局:中国立异药家当已由“引进仿照”转向“立异输入” (2025-07-02)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小儿电解质补给打针液等56个药品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7-02)
- 对于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使用治理的关照 (2025-07-0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