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科学家首次证实,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可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且运动量越大改善越多 |
![]() |
《自然·医学》:科学家首次证实,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可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且运动量越大改善越多
来源:奇点糕 2023-05-25 11:38
本次为期16周的研究首次验证了,在控制饮食诱导减肥的基础上,加上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T2D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每周6次,累计达300-330分钟的运动效果更好。当代年轻人的生命观:
平时:好烦呀,不想活了;
体检报告出来时:医生你看我这个数值偏高怎么办呀,要不要开点药呀。
反正主打一个惜命。奇点糕也是一样,自从阳康了血糖飙升以后,没少往医院跑,除了一堆药名以外,医生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少吃多动!
你还别说,近期,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Rigshospitalet)的Mathias Ried-Larsen团队就发现,对于新确诊的2型(T2D)患者而言,若能在控制饮食诱导减肥的基础上,结合16周的运动(每周3次共150-165分钟或每周6次共300-330分钟)可进一步改善胰岛 细胞功能,且运动量越多,改善越多。
这也是首个验证T2D患者在控制饮食诱导减肥的基础上,增加不同程度运动量对胰岛功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 医学》上。
论文首页截图
数据显示,我国T2D患者的胰岛 细胞功能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病程越长,胰岛 细胞功能下降越明显,且药物的治疗目前无法逆转这个过程。因此,准确评估胰岛 细胞功能,早期干预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延缓T2D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研究中,Mathias Ried-Larsen团队共招募了82名T2D患者,女性占比35%,平均年龄58.2岁,平均BMI33.1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6.72%。此外,研究纳入的人群均为T2D确诊不到7年的患者,T2D中位病程为4(1.9-5.5)年。
随后,研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标准护理组(CON)、饮食干预组(DCON,在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减少25-30%的热量摄入)、中等运动量组(MED,标准护理+饮食干预+每周3次有氧和抗阻力运动,总计150-165分钟)和高运动量组(HED标准护理+饮食干预+每周6次有氧和抗阻力运动,总计300-330分钟)。
入组患者分组以及部分基线数据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观察16周后每组患者的胰岛 细胞功能的变化情况,胰岛 细胞功能的评价指标为高血糖钳夹试验后期的处置指数(DI=胰岛素敏感性x胰岛素分泌,数值越高, 细胞功能功能越好,后期DI是指在高血糖钳夹试验后期,即90-120分钟内计算出的数值)。
在为期16周的观察阶段,研究最终得到了76名患者的数据,其中大多数患者均完成了规定的饮食干预和运动计划。整体上看,与标准护理相比,饮食干预组、MED组和HED组患者的处置指数分别增加了58%、105%和137%(P均 0.005)。这说明,无论是饮食干预还是饮食+运动干预,都可以显著改善T2D患者的胰岛 细胞功能。
4组患者后期处置指数的变化情况
干预组组间分析显示,与饮食干预组相比,MED组和HED组患者胰岛 细胞功能都得到了改善(后期ID值分别增加了29%和50%),且随着运动量的加大, 细胞功能会呈现剂量依赖性改善的趋势(P趋势值 0.001)。
此外,研究也测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情况。得到的结果大致与处置指数结果相似,即与饮食干预相比,HED与后期ISI增加更多有关(P 0.004),不同的是,MED和HED组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研究主要终点以及组间分析结果
最后还得提一句,MED组和HED组的减重效果更好,分别较饮食干预组轻了3.2公斤(P=0.043)和4.5公斤(P=0.004)。
综上,本次为期16周的研究首次验证了,在控制饮食诱导减肥的基础上,加上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T2D患者的胰岛 细胞功能,每周6次,累计达300-330分钟的运动效果更好。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少吃+多动,会让胰岛 细胞变幸运。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2025Q1畅销药TOP10 (2025-05-15)
- 《细胞》:破解CAR (2025-05-15)
- 诺华创新药物信倍立®(盐酸阿思尼布片)在华获批,开启慢粒STAMP精准靶向治疗新时代 (2025-05-15)
- 专访沃森克里克集团董事长:聚焦细胞存储,稳健布局生物科技蓝图 (2025-05-15)
- 上海六院心血管内科首次采用新一代高功率射频消融导管QDOT开展房颤消融术 (2025-05-15)
- Nature:海马体中的多巴胺信号或能作为机体情绪决策的“导航仪” (2025-05-14)
- Nature Genetics:告别“批量”模糊——首个大规模单细胞研究,解码胶质母细胞瘤纵向演变的“个体差异”与“普遍规律” (2025-05-14)
- Nat Immunol:科学家绘制出机体免疫细胞“地图”,有望解锁抵抗疾病的密码 (2025-05-14)
- 司美格鲁肽被无情碾压!替尔泊肽在头对头比较中,显示出更好的减重和减腰围效果 (2025-05-14)
- 晚婚晚育或是因为智商高?!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个体虽更早进入青春期,但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2025-05-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