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RNA聚合酶驱动核糖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5-29 09:4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DNA修复途径背后的分子机制,该修复途径能够对抗将某种类型的核糖核苷酸错误地整入遗传密码。这种错误在细菌和其他有机体的遗传代码复制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DNA修复途径背后的分子机制,该修复途径能够对抗将某种类型的核糖核苷酸错误地整入遗传密码。这种错误在细菌和其他有机体的遗传代码复制过程中经常发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5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RNA polymerase drives ribonucleotide excision DNA repair in E. coli 。
鉴于核糖核苷酸的错误整入会导致有害的DNA代码变化(突变)和DNA断裂,所有有机体都进化出了一种叫做核糖核苷酸切除修复(ribo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RER)的DNA修复途径,可以快速修复此类错误。
去年,由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系教授Evgeny Nudler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表了两项关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修复的分析(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530-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10.1038/s41467-022-28871-y,详见新闻报道:挑战常规!)。他们发现某些类型的DNA损伤(较大的损伤,比如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损伤)在大多数情形下可以修复,因为受损的遗传代码部分首先被一种叫做RNA聚合酶的蛋白机器识别。RNA聚合酶沿着DNA链运行,在将遗传代码转录成RNA分子时,读取DNA中的遗传代码,然后指导蛋白的构建。
Nudler及其同事们已发现,在这种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也会发现DNA损伤,然后作为一个平台,组装一种名为核苷酸切除修复(NER)复合物的DNA修复机器。接着,NER复合物将发现的有问题的DNA切除,并用一个准确的拷贝取代它。如果没有RNA聚合酶的这种作用,在活的细菌中很少发生NER。
如今,这项新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个证据,表明像在NER途径中一样,RER与转录紧密相连。这些作者发现证据表明,参与RER的关键酶RNaseHII也与RNA聚合酶合作,因为它在活的细菌细胞的DNA链中扫描错误整入的核糖核苷酸。
Nudler说, 我们的结果继续激励人们重新思考DNA修复领域的某些基本原则。在未来,我们的团队计划研究RNA聚合酶是否扫描DNA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触发修复,不仅在细菌中是如此,而且在人类细胞中也是如此。
前沿技术
核糖核苷酸(RNA的组成成分)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组成成分)是相关的化合物。这些作者表示,当细菌细胞复制和构建DNA链时,它们经常错误地将核糖核苷酸整入DNA链,以取代脱氧核糖核苷酸,因为它们只有一个氧原子的区别。在细菌细胞中,已知DNA聚合酶III每次复制细胞的遗传物质时都会犯大约2000个这样的错误。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大部分错误整入的核糖核苷酸被RER途径去除,但一个关键问题是RNaseHII如何在完整的细胞DNA代码 海洋 中如此迅速地找到相对罕见的核糖核苷酸。
图片来自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4.029。
正如他们在2022年的那两项研究中所做的那样,这些作者使用定量质谱法和体内蛋白-蛋白交联来绘制化学连接在一起的蛋白之间的距离,因此确定了RNaseHII和RNA聚合酶的关键表面,因为它们在活的细菌细胞中相互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确定大多数RNaseHII分子与RNA聚合酶偶联在一起。
此外,他们使用低温电镜(CryoEM)捕捉到了RNaseHII与R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时的高分辨率结构,以揭示确定RER复合物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此外,结构引导的遗传实验削弱了RNA聚合酶/RNaseHII的相互作用,从而损害了RER。
论文第一作者、Nudler实验室博士后学者Zhitai Hao说, 这项新的研究支持一种模型,即RNaseHII在沿着DNA移动时骑在RNA聚合酶上扫描DNA上错误整入的核糖核苷酸。这项研究对于我们对DNA修复过程的基本了解至关重要,并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100医药网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Zhitai Hao et al. . Cell, 2023, doi:10.1016/j.cell.2023.04.0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AMA:疱疹疫苗防痴呆新证据!斯坦福大学分析10万余人7.4年随访数据发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与痴呆风险降低32.7%有关 (2025-04-27)
- Science:新突破!阻断癌症中的EPO信号传导可有效根除小鼠体内的肝脏肿瘤 (2025-04-27)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张先正团队开发口服基因编辑纳米颗粒,增强结直肠癌的化疗 (2025-04-27)
- 9篇Cell、Nature、Science!系统介绍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 (2025-04-27)
- 《细胞》:揭秘全新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UCSD团队发现PHGDH或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 (2025-04-27)
- Cancer Cell:朱波团队揭示骨转移肿瘤对免疫检查点疗法耐药的新机制 (2025-04-27)
- 中国学者一作Nature论文:绘制转移性胰腺癌转录组可塑性空间图谱 (2025-04-27)
- 研究揭示橡树物种局地适应性形成的遗传基础 (2025-04-27)
- 4月Nature杂志重磅级亮点研究解读! (2025-04-27)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