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系列大讲堂开讲啦!第十三期:神经系统类器官研究新进展 |
![]() |
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系列大讲堂是由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中心(仁济-Med X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中国类器官转化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发起的。100医药网作为一个专注于生物科学领域的专业平台,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生物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本次讲坛的举办,旨在汇聚国内外类器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类器官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第十三期:神经系统类器官应用研究新进展 是由100医药网发起,Bio-Techne赞助,聚焦神经系统类器官。本期大讲堂共有1位学术专家和1位企业专家,他们将为我们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100医药网诚邀您扫码报名观看!
时间:2025年7月25日 14:00-15:30
快快扫码报名吧!
报告专家
何晴
何晴,Bio-Techne现场应用专家,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目前负责Bio-Techne旗下R D systems、NOVUS、TOCRIS和Prime Gene产品的现场应用支持工作,具有丰富的应用支持工作经验。
马少华
马少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获得)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广东省杰青、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深圳十大杰出青年等,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3年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013至2017年在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加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任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其研究方向是面向和再生医疗应用的类器官和干细胞工程,生物制造,微流控技术等,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Matter, Device, Cell Reports, Cell Systems, Cell Reports Medicine,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Patterns, Advanced Science等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是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Cell Stem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Matter, Med等期刊审稿人,所指导的多位学生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 相关报道
-
- 细胞外囊泡+医美风口来袭!2025(第九届)细胞外囊泡前沿与转化大会(厦门站),领跑再生医学新赛道! (2025-07-22)
- Science:新研究揭示蛋白MCL-1不仅能防止细胞死亡,还能为细胞提供正常功能所需的能量 (2025-07-22)
- BJSM:任何时候运动都不晚!科学家发现,成年人长期坚持运动和从不运动到运动,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约20-40%有关 (2025-07-22)
- Science:新型人工智能工具模拟蛋白质动力学,助力药物发现和蛋白质研究 (2025-07-22)
- Nature Genetics:血液里的“定时炸弹”!研究揭示引爆遗传风险的“雷管”——克隆性造血 (2025-07-22)
- 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系列大讲堂开讲啦!第十三期:神经系统类器官研究新进展 (2025-07-22)
- Nature重磅:AI利用常规心电图发现结构性心脏病,准确率超越人类心脏病专家 (2025-07-22)
- Cell子刊:樊春海院士团队等利用DNA水凝胶,决定雌性生殖干细胞命运 (2025-07-22)
- Science:新研究绘制出人类染色体特异性着丝粒图谱 (2025-07-21)
-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极端高温或导致中国住院人数大幅增加 (2025-07-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