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Cell Reports:王轲/金力/李辉团队破译史前黄土高原人群基因密码,揭示南方基因的“远程输入”

Cell Reports:王轲/金力/李辉团队破译史前黄土高原人群基因密码,揭示南方基因的“远程输入”

Cell Reports:王轲/金力/李辉团队破译史前黄土高原人群基因密码,揭示南方基因的“远程输入”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06 11:19

该研究利用古 DNA 破译了史前黄土高原上,北方草原、中原与南方人群远距离互动的遗传历史,为多元史前文明汇聚碰撞于此提供了确凿的遗传学证据。

考古人类学研究依据出土器物、考古遗址的相似性,推测文化交流的范围和方向。而基因作为人群 血脉的档案 ,则直接揭示史前人群间的真实互动。

近日,复旦大学王轲/金力/李辉团队在Cell Reports期刊发表了题为:Ancient genom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Bend reveal long-distance popul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Plains, Steppe, and southern Chin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古DNA破译了史前黄土高原上,北方草原、中原与南方人群远距离互动的遗传历史,为多元史前文明汇聚碰撞于此提供了确凿的遗传学证据。

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陕北形成一个巨大的 几 字形弯道,这里既是农耕文明区的北界,也是草原游牧区的南缘,几千年前多元人群在此交汇。先前的考古学研究揭开了中华文明的黎明前夜,包括陕北石峁文化圈、和长江下游良渚古城等初具早期国家形态的考古遗址面纱。学界基于上述遗址间出土玉器的相似性,提出南北方史前人群间出现一定的文化交流,但这是否意味着史前人群间的交流?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埋葬于黄土高原上龙山时代至周朝共23例古人类遗骸进行全基因组复原,追溯石峁文化圈人群的主要遗传祖先来源至中原,并发现石峁文化圈中石峁、新华遗址人群与北方草原人群间的密切遗传关联,首次揭示部分新华遗址出土个体中出现高达50%的南方起源遗传成分,重建新石器 青铜时代黄土高原人群的遗传格局,将中国史前南北方人群交流的地点由中原向北拓展800km至陕北高原。

图片

人群混合比例估算和f4群分析(绿色代表北亚草原影响、红色代表南方人群影响)

该研究中报道的新华遗址(距今约4100 3850年)被认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史前政权石峁文化的卫星城,其玉器和陶器与石峁城出土的类似。碾子坡遗址(距今约3000 2200年)的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据推测与周朝的兴起有关。

该研究重点揭示了石峁文化圈人群中中原文化人群遗传贡献,并推断出新华及相关群体中约10% 20%来自新石器北亚草原人群的基因贡献,更靠近北亚草原的庙子沟文化群体则具备高达30%,提出了史前农牧交错带人群遗传结构分布的空间格局。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在部分新华个体中发现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南方人群遗传成分影响。南方基因的 远程输入 现象不仅在新石器晚期存在,在数百年后的碾子坡遗址中依然可见,意味着南方基因并非偶然输入,而是持续影响。

综合基因数据与考古学发现,研究团队认为,黄土高原古人群既保持了与中原农耕社会的紧密联系,又吸收了来自北方草原和南方远距离地区的基因输入。这种复杂的互动格局反映了史前社会中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多向性,而不仅仅限于邻近群体间的接触。这项研究证明了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文明北方门户的战略地位,更揭示了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南北互动的深远影响。

图片

过去,人们习惯认为文明是单一路径下的积累,中原孕育农耕,逐步走向复杂社会。然而,基因证据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是多元文化与人群的汇流。北方草原的基因注入带来了游牧与畜牧的元素,南方的基因跨越千里融入北方,使得黄土高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文明熔炉 。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我们对中国史前人口格局的认识,也为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多样性提供了深远视角。中华文明并非封闭的孤立产物,而是开放、融合与交流的结晶。黄土高原的基因密码,不仅记录了人类迁徙的轨迹,也为理解文明多元共生的本质提供了坚实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Cell Reports期刊同期配发了对于论文通讯作者王轲博士的个人专访,聚焦青年科学家成长及其对于古DNA业界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

Cell Reports:是什么激发了你成为一名科学家,又是什么驱使你对科学产生兴趣?

王轲:长久以来,我对科学中解答基本 为什么 问题背后的逻辑充满着迷。自幼我就对世界如何运转充满好奇 为什么鸟类会随季节迁徙,蚂蚁如何在群体中协调行动,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面部特征或口音,以及人类社群之间的社会习俗为何差异如此之大。随着我逐渐长大,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来探究 有时甚至能够得到解答。孟德尔定律的讲座突然让我明白了自幼以来一直困惑我的许多谜团。后来,我了解到将孟德尔遗传学与生物统计学相结合,能够让我们在群体层面上严格检验有关遗传继承的假设。这一发现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激励着我在群体遗传学和进化人类学领域继续探索。

Cell Reports:你会给年轻时的自己什么建议?

王轲:我会鼓励年轻时的自己,不仅要通过公开讲座和图书馆从不同学科汲取知识,还要主动与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建立更多互动交流。与不同资深研究人员的交流可能会激发意想不到的新想法、科学创新,甚至革命。趁着年轻,大胆探索未知。

Cell Reports:在科研生涯中遇到过哪些你感到惊讶的事?

王轲: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同一个词的理解竟会如此不同。比如, 种群规模 (population size)或 亲属关系 (kinship)在群体遗传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那里有着不同的定义。当来自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从不同角度讨论同一个问题时,一些最具创意的想法就会涌现出来。这让我明白,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关乎交流、表达以及对不同思维方式保持开放的态度。

Cell Reports:介绍一下你的实验室

王轲:我们实验室位于上海复旦大学,目前专注于通过古 DNA、和跨学科方法研究人类的进化历史。我们致力于了解古代人群的遗传历史及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创新,以进一步探究现代人类进化背后的驱动力和长期影响。从本质上讲,我们旨在从遗传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人类的本质。

Cell Reports:你希望营造什么样的研究环境?

王轲:我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协作、自我激励且充满好奇心的研究环境,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自由地提出问题,批判性地思考,并跨越学科界限积极寻求自己的答案。我重视在科学严谨的前提下挑战权威,希望在跨学科的交流中激发科学创新,同时坚守深思熟虑、负责任的科学精神。

Cell Reports:对于可能向Cell Reports投稿的作者,你有什么建议?

王轲:我强烈推荐在Cell Reports发表任何令人兴奋的研究成果。在这发表论文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在此期间,编辑和审稿人提出了大量建设性且公正的建议,帮助我们改进了稿件。正如编辑所建议的,我也建议每位潜在作者在 研究局限性 部分坦诚讨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中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

Cell Reports:自从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以来,你如何看待科学的变化?

王轲:当我开始从事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时,我见证了古 DNA 领域的蓬勃发展 黄金十年(2010-2020),它揭开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长期存在的全球性谜团。在我于马克斯 普朗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该领域从单个个体的基因组研究发展到对数百个个体的群体层面的基因组研究,从而能够恢复古代社会(这确实是革命性的)。

我看到,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已经发生了变革。人类基因组的深度测序开启了基因组信息中许多新的生物学问题,这在 PCR 测序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自从我在复旦大学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以来,我还看到了人工智能(AI)如何极大地帮助了我学生的研究,特别是在概述研究背景和编程方面,这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并加快了学习曲线。与此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便利性也催生了许多新的跨学科问题,这些问题在十年前还难以想象。

Cell Reports:你认为在过去五年中对科学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王轲:我认为古 DNA 技术的日益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动物、微生物群落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研究。我们不再局限于仅基于现有生物信息的研究;如今,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追踪跨越时间、地域和文化的基因模式。将古生物信息与人类学、历史语言学和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正在开启科学与人文交叉领域的新时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