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批CRISPR基因编辑马诞生,肌肉更强,跑得更快!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07 13:29
2025 年 9 月 5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在其官网报道了一则新闻——世界首批 CRISPR 基因编辑马诞生。2025 年 9 月 5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其官网报道了一则新闻 世界首批 CRISPR 基因编辑马诞生。
这些马看起来可能与普通马无异,但它们的基因组却有着极不寻常之处。它们是第一批通过 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马,它们肌肉更强、速度更快。
据悉,阿根廷的非营利研究组织 Kheiron Biotech 在十个月前培育出了 5 匹经过 CRISPR 基因编辑的马,它们是获奖赛马Polo Pureza的克隆体,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研究人员使用 CRISPR-Cas9 技术对马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了基因编辑,敲除了myostatin基因(该基因编码肌肉生长抑制素,限制肌肉的过度发育,而抑制该基因,可增强肌肉),然后通过克隆技术生成胚胎,再诞下这些马匹。
但这很快引发了争议。
在阿根廷,马球运动(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入门的球类运动)很受欢迎,批评人士认为,这项技术会威胁到人们的生计,并且会破坏通过选择性育种培育优良马匹的传统。现在,阿根廷马球协会现在已禁止在该运动中使用基因编辑马匹。实际上,在基因编辑马匹诞生之前,国际马术联合会就于 2019 年禁止了这种做法。
但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欢迎,这展示了 CRISPR 技术可行并且能够培育出基因编辑马匹。骑手们通常强烈认为培育优良马匹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但事实证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 CRISPR 马诞生前,基因编辑动物就已经有了广泛应用,这只要是为了改善农牧业以及疾病治疗。
例如,Acceligen 公司培育了一种CRISPR 牛 PRLR-SLICK,使用CRISPR-Cas9 基因编辑了牛的催乳素受体基因,使其毛发更短更光滑,从而能够耐受热应激。这种短毛的牛能够适应更炎热的气候,耐受全球变暖相关的气温上升,从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获得肉类和奶制品。2022 年,美国 批准了 PRLR-SLICK 用于肉类生产及人类食用。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印度的研究人员宣布培育出了世界首例CRISPR 羊,与 CRISPR 马类似,这些绵羊同样是编辑了myostatin基因以增强肌肉,但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绵羊的速度,而是为了提高羊肉产量。
疾病抗性是科学家培育 CRISPR 动物的另一个原因。Genus 公司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 CD163 基因突变的猪,这些CRISPR 猪对导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病毒具有抗性。2020 年,美国 FDA 批准了这些 CRIDPR 猪在美国上市销售,预计 2026 年能够在美国市场上买到。
研究人员还在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制造更安全的动物产品供人类食用。Revivicor 公司培育出的 GalSafe 猪旨在成为低致敏性肉类的来源。研究人员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敲除了 GGTA1 基因,该基因会产生 -半乳糖,这是一种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的糖分子,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此外,Revivicor 公司还在研究通过 CRISPR 基因编辑将这些猪的器官(心脏、肝脏、肾脏等)移植到人体内,2020 年,美国 FDA 批准了 GalSafe 猪用于生物医学治疗和人类食用。
国内的中科奥格同样利用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创造了多重基因修饰的猪,并成功进行了基因编辑的猪肝脏、肾脏及肺的人体移植。
随着 CRISPR 基因编辑的动物种类不断增加,围绕动物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仍是一个棘手难题。除了基因编辑马匹引发的传统观念以及生计方面的担忧外,人们还担心基因编辑可能会对动物健康以及食用这些动物的人类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对这些动物进行的基因层面的修改会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带来未知的后果?是否会导致动物健康问题和过早死亡?此外,基因编辑会遗传给动物的后代,并可能传播到野生动物种群中,这也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因此,需要开展研究来追踪基因编辑对动物可能产生的任何潜在不良健康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分析384个大脑样本的350万个细胞,研究发现这些早期变化或成阿尔茨海默病发展“元凶” (2025-09-08)
- Cell Rep Med:新型候选药物STF-1623有望点燃肿瘤免疫治疗新希望 (2025-09-08)
- 超10.8亿美元!恒瑞医药小分子新药达成授权许可 (2025-09-08)
- 全球首款!君实生物子公司的猴痘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临床 (2025-09-08)
- 知名女钢琴家离奇暴毙于家中,竟是感染了神秘病毒,类器官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025-09-08)
- Mol. Psychiatry:湘雅二医院黄兢/崔夕龙团队揭示iTBS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2025-09-08)
- 传奇科学家乔治·丘奇的抗衰老论文被撤稿!论文作者曾亲自“当小白鼠”,宣称年轻20岁 (2025-09-08)
- Nature:首批CRISPR基因编辑马诞生,肌肉更强,跑得更快! (2025-09-07)
- 中国博后一作Nature论文:揭开Cas9的新功能——感知crRNA丰度,守护免疫基因深度 (2025-09-07)
- 《自然》:饿死脑瘤!科学家首次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不用葡萄糖供能,而是从四周“窃取”丝氨酸供能,限制饮食丝氨酸有望增强放化疗效果 (2025-09-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