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传奇科学家乔治·丘奇的抗衰老论文被撤稿!论文作者曾亲自“当小白鼠”,宣称年轻20岁

传奇科学家乔治·丘奇的抗衰老论文被撤稿!论文作者曾亲自“当小白鼠”,宣称年轻20岁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08 10:11

撤稿声明显示,应罗格斯大学研究监管事务办公室的要求,期刊编辑在对该论文图 1 和图 3 中的数据差异进行内部审查后,决定撤回这篇论文。

2022 年 5 月,美国罗格斯大学朱桦、抗衰老公司 BioViva 的 CEOElizabeth Parrish,以及哈佛大学的乔治 丘奇(George Church)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New intranasal and injectable gene therapy for healthy life extension的研究论文。

图片

该研究显示,使用巨细胞病毒(CMV)作为基因递送载体,通过鼻内吸入或注射的方式,对小鼠进行TERT基因治疗或FST基因治疗,都能够显著改善健康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将小鼠寿命延长约 40%,而且没有增加致癌性的等副作用。

此外,论文共同通讯作者Elizabeth Parrish还宣称,自己在 2015 年 9 月 注射了腺相关病毒(AAV)递送的TERT 基因疗法和FST 基因疗法。在 2016 年 3 月时,自己的白细胞端粒长度从治疗前的 6.71 kb 延长到了 7.33 kb,并称这相当于年轻了 20 岁。

她的这一 拿自己当小白鼠 的操作,也让这篇论文备受关注。

而最近,这篇论文被撤稿了。

图片

撤稿声明显示,应罗格斯大学研究监管事务办公室的要求,期刊编辑在对该论文图 1 和图 3 中的数据差异进行内部审查后,决定撤回这篇论文。George Church同意撤稿,而另两位共同通讯作者Elizabeth Parrish和朱桦不同意撤稿。

这篇论文做了什么?

众所周知,端粒(Telomere)与衰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不断缩短,一旦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并死亡。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能够激活端粒酶,进而延长端粒。动物模型研究显示,TERT 在延长健康寿命和逆转衰老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T)基因编码了一种在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组织中表达的分泌蛋白,在肌肉中,FST作为肌生成抑制素(一种肌生成抑制信号蛋白)的负调节剂。之前的动物模型实验表明,FST 能够显著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老年小鼠的肌肉功能。

这些研究都支持了TERT和FST可作为改善健康寿命的基因疗法的候选靶点。

随着更多的长寿相关基因被发现,探索可以同时递送多个基因的大容量基因治疗载体具有重要前景和意义。与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或其他常用的基因治疗递送载体不同,巨细胞病毒(CMV)具有较大的基因组和整合多个基因的独特能力。

此外,巨细胞病毒在感染周期中不会将其 DNA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从而降低了插入诱变的风险。而且,90%的人类本身已经感染或携带巨细胞病毒,他们在健康成年人中通常没有症状。临床试验也证实了人巨细胞病毒作为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的安全性。

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非常相似,包括病毒发病机制、同源性、病毒蛋白功能、病毒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等。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团队使用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作为递送载体,通过注射或鼻内吸入给药。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给药方式给药后,TERT和TST蛋白在第7天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在第25天恢复到初始水平。这说明这两种给药方式都可以在体内有效递送并表达目标蛋白。

研究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小鼠、小鼠巨细胞病毒鼻内吸入对照组小鼠、小鼠巨细胞病毒注射对照组小鼠的中位寿命分别是 26.7 个月、26.5 个月、26.4 个月。而 TERT 基因治疗组小鼠和 FST 基因治疗组小鼠的中位寿命分别为 37.5 个月和 35.1 个月。TERT 基因治疗组小鼠最长寿命达到了 41.2 个月,FST 基因治疗组小鼠最长寿命达到了 38.0 个月。

也就是说,TERT 基因疗法和FST 基因疗法分别将小鼠的中位寿命延长了41.4%和32.5%。

论文还显示,除了寿命的延长,这两种基因疗法还显著改善了葡萄糖耐量、身体机能,以及防止体重减轻和脱发。此外,TERT基因疗法改善了衰老相关的端粒缩短,两种基因疗法都抑制了线粒体结构损伤,且没有发现致癌性和其他不必要的副作用。

研究团队认为,这项研究证明了巨细胞病毒(CMV)作为递送载体的两种基因治疗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寿命,促进积极的代谢和身体机能。

为何被撤稿?

2023 年,有研究人员发现,这篇论文的图 1 存在印迹条带过饱和且黑色值不同的问题,图 3 则似乎存在图像重复问题。

此后,研究团队对论文进行了两次更正,第一次更正更新并澄清了论文作者的利益冲突问题。第二次更正解决了图片重复问题,但未涉及印迹条带过饱和问题。更新后的新图像被质疑与原始图像分辨率/压缩率不同,研究团队并未回应新图像重新做的实验还是从原始研究中生成的。

罗格斯大学研究监管事务办公室在对图 1 和图 3 中的数据差异进行内部审查后,要求撤回该论文。目前尚不清楚罗格斯大学是何时开始介入审查的,也不清楚具体审查结果。

论文作者的回应

传奇科学家乔治 丘奇于 1984 年协助发起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他的基因组是人类第五个被完整测序的基因组,他也是首位将自己 DNA 序列信息向研究人员公开的人。除了在基因组学领域重要贡献以外,他还是 CRSI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奠基人之一,2013 年,他和张锋同时发表论文,首次在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中进行了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此外,乔治 丘奇还是一位著名的连续创业者,他的实验室先后帮助创立了 50 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例如致力于猪器官人体移植的eGenesis,致力于复活猛犸象等已灭绝动物的Colossal,致力于构建 AI 实验室的Lila Science等等。

据,乔治 丘奇目前已累计发表了 700 多篇论文,而这一次是他首次论文撤稿。

乔治 丘奇表示,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他建议在研究中使用更大的病毒载体 巨细胞病毒(CMV),建议进行临床前动物试验,还协助设计和审查了这项研究。撤稿声明显示,他同意对这篇论文的撤稿处理,但他表示,支持和反对撤稿的证据都很薄弱。他认为,论文的主要问题是原始数据集没有得到充分的备份,这很有可能这只是粗心大意,而非错误,至于试验数据的问题其实微不足道,可能是偶然的,而且并不影响实验结论。但他尊重对这篇论文的撤稿决定。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抗衰老公司 BioViva 的 CEOElizabeth Parrish表示,论文中出现的非实质性图像问题对论文结没有实质性影响,而且这些问题早在一年前就得到了纠正,对于现在的撤稿决定深感震惊。此外,罗格斯大学对这篇论文的调查,自己并未被告知,如果罗格斯大学不提供调查文件,自己很可能会诉诸法律。

论文通讯作者、罗格斯大学副教授朱桦,曾是BioViva 公司的首席研究员,对于这篇论文的撤稿,他表示,自己已经退休了,现在在格陵兰岛,没必要再回应。他最近发表的论文是一项关于人类和病毒的环状 RNA 的成像和定量研究,于 2024 年 7 月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

论文第一作者、罗格斯大学博士后 Dabbu Kumar Jaijyan 则表示没什么可回应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