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鱼买回养几天不能除体内毒素 |
![]() |
“鲜鱼活杀现吃有毒”是一个流行已久的说法,而且还说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再进行,这样鱼肉才鲜美,这两种说法有没道理呢:
我们先来看“鲜鱼活杀现吃有毒”,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首先,不论是人工饲养或者野生的鱼类,除非其体内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毒素等,普通的鱼类我们不应该看作是有毒的鱼,即使鲜鱼有毒也应该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其次,如果鱼中含有因为环境污染而来源的毒素,这些毒素靠买回家后喂养几天是根本不能去除掉的。比如水污染引起的铅、汞、镉中毒,鱼摄入这些有毒物质后,会在体内浓集而并不排出体外。再说,鱼体内的寄生虫不会因为你把鱼拿回家里养就会自然的死亡,所谓鱼的寄生虫就是把鱼身体当作了家,仅是改变喂养环境,一时半会是不会去除掉的。
因此,我们吃的鱼是否安全,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鱼的生存、养殖环境,有污染水排入的鱼塘,这塘里的鱼就不应该卖,不能吃。有赤潮出现的区域,这里的鱼和贝类都是危险的,都应该严禁捕捞和售卖。
而食用鲜鱼应尽量加热做熟后才使用,这样可以杀死鱼体内的寄生虫如肝吸虫等。
而鱼的烹饪最好在鱼死亡数小时后进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不只是鱼类,所有的动物性食物都是如此。鲜鱼、鸡、鸭等在刚宰杀时,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尸僵”,这时的动物组织变得僵硬,组织间含水量很低,这样的肉类马上用于加工,食物的肉质会变得粗糙、硬而无汁。当宰杀的动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蛋白开始分解,组织间开始变得松散,这时加工的肉类会更多汁有味、风味更浓。但要注意的是,鲜鱼的蛋白质丰富,含水量也更高,比其他动物组织更容易腐败,对微生物的侵入也很敏感,因此放置的时间太长容易变质,产生一类叫做组胺的毒素物质而导致人类中毒,不过这种情况多见于海鱼,淡水鱼少见。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