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处方药转化OTC标准“尺度” |
处方药转OTC工作,2008年~2010年曾一度因药监局下属部门OTC管理业务变动和“双跨”品种争议而暂停。伴随着转换大门的重启,一场OTC“盛宴”又再度悄然来临。国家药监局2月25日发布消息称,依照相关法规条文的要求,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夏天无片等54种药品正式转换为非处方药。不过,随之而来的转换标准问题,或者说“尺度”问题,以及被暂时搁置不表的“双跨”问题,依然是摆在安全用药面前的一座有待逾越的障碍。
此外,依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但是,一旦转为OTC后,消费者就不再需凭处方配药,这无疑将释放潜在的需求。
事实上,近年来“双跨”品种逐年增多的背后,一直隐藏着行业一种新的经营推广模式。即将临床上使用多年,又适合在OTC渠道推广的处方药向“双跨”品种转化,进而通过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的有效结合,使老品种重放光彩。另外,由于非处方药的定价权在省级物价部门,地方保护主义这一操作空间的存在,对部分地方型药企来说无疑也是利好。
据了解,处方药转OTC的程序,主要是企业提出申请,药监局给予审批。而批与不批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是能否提供充分的药品安全性数据和材料。但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处方药转为OTC,不仅意味着包括广告行为在内的推广模式将因此发生变化,其消费人群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这不仅仅是药品制造商的商业行为,同时涉及用药安全问题。
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会长白慧良告诉说到,处方药转非OTC工作之所以暂停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双跨”药品(既可以做处方药又可以做OTC)问题,“这次批的就是非"双跨"品种,对于是否取消"双跨",目前主管部门正在研究之中。”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药品制造商还是在华的跨国药品制造商,多数均对“双跨”恋恋不舍。对于国内药品制造商而言,“双跨”品种的存在,将有助于其延长处方药的生命周期,增加营收。而跨国公司由于早期获批的都为处方药,故也希望借此推进部分处方药OTC化,进而更好地布局中国零售市场。
一位研究FDA药品监管体系的专家则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很多药品尤其是中药临床前的评估是不足的,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客观评价,也会存在某种不足。因此处方药不论从"单跨"品种转为"双跨"品种,还是要转为OTC,均应该做客观的临床前和临床的安全性评价,然后基于上市后长期的安全性数据,再去决定是否适合转换”。
- 相关报道
-
- 东国PT铂金修护系列全新上市 (2022-04-27)
- 舒尔佳获2017中国OTC产品年度榜第一名 (2017-12-11)
- OTC控销的吸引力及发展条件 (2015-06-04)
- 跨国药企转战OTC不看好网售 (2015-06-01)
- 药价放开 建议关注创新药、流通整合及品牌OTC企业 (2015-05-27)
- 如何有效地开展药店拜访工作? (2014-11-19)
- 拜耳集团终于完成了对滇虹药业的整体收购 (2014-11-18)
- 药企把握OTC营销主动权 (2014-10-28)
- 新三板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 券商在遴选企业时有新标准 (2014-10-24)
- 药企医药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 (201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