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速递:报复心有益心理健康 |
![]() |
有报复心并非心理不健康,反而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请注意,实施报复和报复幻想是两码事??如果你只是想,你的心理还是相当健康的。人们通常认为,怀有报复幻想是不能宽恕别人,是小气、不辨是非、不道德的表现。迪恩那认为并非如此,有3个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由怨恨而生的幻想对人的心理有好处。
第一个研究发现,当士兵想象上级在受罪,他们的心理就会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想必上级曾经虐待过他们。报复幻想可以缓解受害者的不良感受。第二个研究,让参加者想象爱人欺骗了自己,然后模仿巫术让他们用针“扎小人”,结果扎完后他们感到怨恨减少了,因为报复心得到了满足。第三个研究发现,报复心的满足并非一定要看到作恶者受罪,而是看到作恶者得到教训,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当政府用法律和暴力对作恶者进行惩罚,我们称之为法律制裁。如果受害者或受害者的熟人报私仇,就有争议了。美国积极心理学家罗伯特?比斯瓦斯?迪恩那认为,报复符合自然人伦,也是一种心理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没有把报复列入其需要层次理论之中,但迪恩那认为,报复和口渴一样均属于底层需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拉丹终于被击毙,让美国人报了大仇。报复是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多人心中,报复行为的名声不太好。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报复有益于心理健康。在很多文化当中,通过罚款、体罚、囚禁等方式惩罚作恶的人,是伸张正义,例如在阿尔巴尼亚流传着历史悠久的“血亲复仇”,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式的等量报复。
报复心又被称为“怨恨”,经常被人们忽视。我们都知道基本情绪包括恐惧、高兴、内疚等,但还有一些了解不多的复杂情感状态,怨恨就是其中之一。怨恨,就是被挫败或者受害的感觉,糅合了反击的欲望,但却无能为力,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幻想。
例如,与邻居长期争夺房产的所有权,婚姻中发现配偶出轨,遭遇保险公司拖延理赔,以及一切你感到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伴随怨恨的幻想心理,例如在马路上开车被别人强行切线后,你心里想着要抢到那个家伙前面。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