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将成美国人新宠? 嘴皮子打不开国际市场 |
![]() |
近日,有一则消息很有穿透力,说的是美国日前有73名议员联名提案在美推广中医药。原因是不久前,国内某医药企业总裁参加哈佛年会,其关于中医药的演讲得到美国学界、商界和新闻界的热捧,并成功打动了73名议员联名提案有人甚至乐观地估计,中医药将成为美国人的新宠。
这么一说,这次演讲的水平的确高得不能再高了。仅一次演讲就说服了73名议员,如果这位总裁在美国呆上几个月,演讲那么五六次,岂不能把大部分的议员都说服了吗,国内中医药企业多年来奋斗的梦想不就实现了吗,何必要让这些企业又是做临床又是搞注册,还十几年都没有被别人接受。
笔者认为此类消息多半不可信,一来人家国会议员不会这么轻易就被一次演讲给打动了,要是光凭演讲就能办成事的话,欧美市场早就打开了,而且这位总裁并不是学中医药出身的,在中医药领域演讲水平高的专家有的是,他们早就开始在欧美传播中医药了。二来这家企业的产品至今还没有登陆美国市场,甚至连影子都看不到。
其实,此类消息带来的更多思考是目前中药企业走出去的态度,自从我国提出中药国际化思路以来,有关中药国际化的口号不绝于耳,很多企业立志要以药品的身份将产品打入欧美等主流医药市场。但却应了一句话,“说的不做,做得不说”。现在笔者的感觉是除了个别企业的确正在为药品注册而奋斗外,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当然也有一边喊口号一边采取一些行动的,比如三九集团前任总裁赵新先早年曾经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中医诊所计划,号称三九集团将在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1000家同类中医诊所,以此推动三九的中成药在这些市场销售。这个计划一提出马上被理论界人士标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一条新路径,备受追捧。三九集团当时也采取了一些相关的行动,比如象征性地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办国际传统中医药医疗中心。不过,后来这个行动的步骤明显慢了下来,这个计划最终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泡影。
如果说赵新先当年确有那种理想,但后来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实现的话,那么现在有些嚷嚷着要把中医药打进欧美市场的企业可能连这个理想也没有,他们之所以打中药国际化这张牌,多半是为了国内市场,这就是目前流行的“造势营销法”。
比如前些年,因投资在美国进行新药临床验证的某中药企业被称为国内首个敢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的中成药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企业被冠以“中药现代化之父”的名号,成为众多国内中药企业学习的榜样,该企业也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品成为国内最耀眼的中药大品牌之一。不过5年过去了,其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似乎仍然没有结果,而且口号也越来越弱了,这不由得让人对其在美国的注册初衷产生疑问:到底是真的想进入欧美呢,还是来个声东击西,通过试图进入欧美市场的举动来拉高产品和企业的声望,图谋国内市场?
说到底,中医药进军欧美市场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的企业必须摆正位置,从一点一滴做起。光靠喊是没用的。
医药网新闻
这么一说,这次演讲的水平的确高得不能再高了。仅一次演讲就说服了73名议员,如果这位总裁在美国呆上几个月,演讲那么五六次,岂不能把大部分的议员都说服了吗,国内中医药企业多年来奋斗的梦想不就实现了吗,何必要让这些企业又是做临床又是搞注册,还十几年都没有被别人接受。
笔者认为此类消息多半不可信,一来人家国会议员不会这么轻易就被一次演讲给打动了,要是光凭演讲就能办成事的话,欧美市场早就打开了,而且这位总裁并不是学中医药出身的,在中医药领域演讲水平高的专家有的是,他们早就开始在欧美传播中医药了。二来这家企业的产品至今还没有登陆美国市场,甚至连影子都看不到。
其实,此类消息带来的更多思考是目前中药企业走出去的态度,自从我国提出中药国际化思路以来,有关中药国际化的口号不绝于耳,很多企业立志要以药品的身份将产品打入欧美等主流医药市场。但却应了一句话,“说的不做,做得不说”。现在笔者的感觉是除了个别企业的确正在为药品注册而奋斗外,大部分企业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当然也有一边喊口号一边采取一些行动的,比如三九集团前任总裁赵新先早年曾经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全球中医诊所计划,号称三九集团将在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1000家同类中医诊所,以此推动三九的中成药在这些市场销售。这个计划一提出马上被理论界人士标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一条新路径,备受追捧。三九集团当时也采取了一些相关的行动,比如象征性地在加拿大多伦多开办国际传统中医药医疗中心。不过,后来这个行动的步骤明显慢了下来,这个计划最终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泡影。
如果说赵新先当年确有那种理想,但后来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实现的话,那么现在有些嚷嚷着要把中医药打进欧美市场的企业可能连这个理想也没有,他们之所以打中药国际化这张牌,多半是为了国内市场,这就是目前流行的“造势营销法”。
比如前些年,因投资在美国进行新药临床验证的某中药企业被称为国内首个敢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的中成药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企业被冠以“中药现代化之父”的名号,成为众多国内中药企业学习的榜样,该企业也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品成为国内最耀眼的中药大品牌之一。不过5年过去了,其在美国的临床试验似乎仍然没有结果,而且口号也越来越弱了,这不由得让人对其在美国的注册初衷产生疑问:到底是真的想进入欧美呢,还是来个声东击西,通过试图进入欧美市场的举动来拉高产品和企业的声望,图谋国内市场?
说到底,中医药进军欧美市场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的企业必须摆正位置,从一点一滴做起。光靠喊是没用的。

- 相关报道
-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Neuron:大脑突触的“幕后英雄”,科学家揭示α2δ亚基调控神经信号强度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