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 “爱无能”年代的最后自救 |
![]() |
在《未来的性》这本书里,英国科学家罗宾・贝克对未来人类的性活动、产生后代的方式以及家居模式作了展望。
在他的构想里,已经没有婚姻这东西了。
因为性欲的解决可以用钱购买,生育的需求可以商品化,而情感需求,也终究会由这个经济社会搭建出一套生意模式来供给。
罗宾・贝克绝望地宣称。
人将从此进入富足阶段的情感贫困。
可以让众多城市单身病患者松口气的数字是,在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里,中国当前拥有1.8亿的适婚单身人士。
1.8亿人,足以建设18个千万级别的国际大都市,也可以独立为一个国家,名为单身合众国。
那个一身孑然的性研究专家波伏娃早有预言。
现代生活的状况,比过去更不稳定,更加变化无常,单身男女们享受着经济社会的自由及心灵独立,也丧失了之前进入婚姻的一切社会基础和心理准备。
或者单身潮的本质,其实是两种危机相互共振后的结果。
每个人因被迫过度关注自己的商业工具能力,而越发不懂得与自我爱欲如何相处;而外在的社会经济模式不断挤压人的情感发生、维持的可能。
总体来说这是个对情感来说极度不营养的时代。
为此一向激进的波伏娃却预言。
媒妁之言作为一种最古老的男女相识并进入婚姻的方式,再次被无奈地重新重用。
“相亲”,或许是这个社会,对情感、婚姻危机自我启动的最后的自救。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4.6%的人表示,身边有很多人在相亲。
其中对18.9%的人来说,相亲的人“非常多”,55.6%的人觉得“比较多”;仅2.5%的人表示,身边几乎没有人相亲。
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51.6%,“70后”占32%。
当男女主角坐到相亲桌上,彼此作为一面镜子,他们反而更加清晰地直面自身的问题,更加清晰地了解异性,了解现代婚姻和家庭的本质所在。
对这些孤苦无依的现代男女来说,一方面,相亲是他们稀薄的希望所在,另一方面,相亲又是一场没有胜者的角力、一种社会资源的比拼和较量。
而双方在情感、爱欲能力方面的缺失,也因此一展无遗。
在一次次悲喜交集的约会中,他们是浓缩着人生百态的“相亲症候群”。
其中种种看上去古怪、尴尬、扭曲的计算和角力,我们是可以把它当做喜剧看,但或许,它更是悲剧。

- 相关报道
-
- 国内男性也能打九价HPV疫苗了,有必要接种吗? (2025-04-18)
- 吃疏肝益阳对肾虚阳痿有作用吗? (2024-02-26)
- 专家:缺乏运动是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首要致病原因 (2023-10-19)
-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风险可能更高 (2023-08-15)
- 杖头木偶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变化无方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效果怎么样,有人吃过吗? (2023-05-23)
- 科学预防宫颈癌 这两个知识点要了解 (2022-11-11)
- 专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适龄女性也应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2022-10-14)
- 和“快枪手”说再见!幸之素以天然之力,让良宵“性趣昂然” (2022-10-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