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两性知识 > 培养低龄宝宝从礼貌着手

培养低龄宝宝从礼貌着手

让孩子拥有能够理解并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能力,在这个日益竞争和浮躁的社会中是越来越重要了。

教给孩子这些东西不是上一两次课或者参观几次动物园就能解决的,需要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来教育,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如何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理解他人和为他人着想。

随着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

低龄宝宝篇对于低龄宝宝,由于智力和行为还未发育成熟,情感发育也不健全,培养这个阶段的宝宝要从培养礼貌着手,下面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温柔地触摸对于低龄的宝宝,在玩耍时想对其他的宝宝表现出友好,但抓其他宝宝的时候却很重。

这是因为不理解触摸的意义,家长要用手触摸宝宝示范给他看,知道触摸是一种爱,而用力抓就是愤怒的表现或是不礼貌。

要让宝宝在切实的感受中理解触摸也是一种情绪表达,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轻柔地说话孩子将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关心别人。

当孩子疼痛的时候,会受到家长加倍地呵护,父母说话的语气也会充满了关心与焦急,这本身就会让孩子明白如何关心别人。

在幼儿园,别的小朋友哭了,另外的小朋友去安慰一下,可能要比老师关心更好。

但是由于低龄儿童的记忆比较短暂,所以家长要不断地重复以加强孩子的记忆,以使孩子真正掌握。

拒绝无礼有时我们看到一两岁的孩子对父母吐唾沫,而孩子的父母却在哈哈大笑。

这实际上是不对的。

孩子长时间这样没大没小,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怎么指望他能对别人有同情心?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同情,首先需要孩子尊重他人,这当然也包括他们的父母。

当孩子把脚放到桌子上的时候,或者抓你头发的时候,要坚决地制止,以使他们意识到这是无礼的行为。

说“对不起”如果父母向孩子发脾气,事后要记得向孩子说“对不起”。

所有的父母在犯错误之后,都觉得张不开嘴向孩子道歉,但实际上这是以身作则的好机会。

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

承认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向孩子表明自己的言行一致,也使孩子在错误的时候知道怎么办,是抵赖还是勇于承认错误。

也许孩子从出生开始,无一天不受着家庭和环境的各种影响,其脾气秉性的形成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所谓,IQ重要,EQ更重要。

其中孩子的同情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

同情心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

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痛苦的关心和安慰。

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性情怪异,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不懂关心人、没有同情心的人,心里没有晴天。

因为这种人心里没有别人,也就没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和习惯,他不能接纳别人,别人也不容易接纳他。

可是人在社会上生活,又不能离开别人,否则就不会在社会上生存和有什么发展,你说这样的人痛苦不痛苦?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记得我家乐乐3岁的时候,在我收拾屋中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我儿时玩的布娃娃,由于时间久远,布娃娃已经破旧不堪。

我家乐乐却像发现了宝贝,拿住不放,可能是没有见过那个时代的布娃娃吧。

突然,她对我说。

‘妈妈,娃娃怎么没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布娃娃已经严重残缺,看着女儿那略带悲伤的脸,我告诉她。

‘这个娃娃很久以前被邻居的狗给咬坏了’。

乐乐小声嘀咕着说。

‘娃娃会有多疼呀’。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好机会,于是对乐乐说。

‘乐乐,我们一块把它修好,好吗?’乐乐痛快地答应了。

”――是的,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各种情感,而同情心往往与生俱来。

由于幼儿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会一边帮它揉一边说。

“摔疼了吗?我帮你揉一揉。

”不过,孩子的同情心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

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有的会跑过来,有的则会很冷漠。

但是孩子的同情心会相互感染,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会上前去扶。

但同时,由于孩子比较小,他们在表现同情的时候有难免表现出很多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比如。

虽然同情小猫,但有时为了不让猫到处乱跑,会揪住猫的尾巴,诸如此类的行为。

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

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

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本能的攻击性。

学龄前宝宝篇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是非观。

所以,家长要加强规则建立,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的后果。

制定规则如果父母想培养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父母本身也应是富有同情心,关心自己父母的人。

但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

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有些行为,诸如:打人、说脏话,是要严格禁止的,即使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允许。

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允许破坏。

提供帮助每天吃完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小区里面,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也要主动打招呼,要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感情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与父母的不断要求和督促分不开的。

比如:遇到老弱病残行走不便时要主动上前帮忙等等。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关心人、热爱人的良好品质。

热爱小动物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

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

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

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

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关心小朋友有时,周围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痛了,孩子见状却哈哈大笑。

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

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赶紧说:“哎哟,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验,会止住笑的。

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

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