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的护理问题 |
![]() |
小小的婴儿,大大的宝贝。
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父母显微镜下的重要问题。
耳朵,也不例外。
别看宝宝的耳朵小小的,日常护理起来的学问可是挺大。
正在为此发愁的爸爸妈妈们,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和给大家的提醒、建议吧!“出生在医院就做了一次听力筛查,医生还吩咐说以后要遵医嘱定期做。
听力筛查一定要做吗?这么小的孩子做筛查有意义吗?”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筛查一定要做。
在美国,大约每1000个孩子中会有2~3名听力失调;在我国,就现有数据显示,2057万人有听力障碍,在各类残疾人群中比例最高,其中7岁以下的聋儿80万人;全国每年增加约3万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
我们知道,0~3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
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要在两岁之后由于语言发育的落后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通过常规体检或者日常观察)。
如果这时候才发现,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影响是莫大的,甚至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终生的缺陷。
所以,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婴儿,在出生3个月内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要比晚期诊断治疗的孩子总体语言能力平均高出约20%,可以达到正常语言能力的80%。
可见,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意义更加重大。
如果宝宝最初的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并不说明宝宝的听力就一定有问题,此时不要惊慌担忧,按照医生的要求,在需要的时间再带他重新做或到指定的医院做检查。
如果仍未通过,就要在孩子满3个月以前带他去医院做一次细致的检查。
对于家族有先天性或遗传性耳聋史、低体重儿及早产儿、母亲妊娠期长时间受噪音污染、患有糖尿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难产导致产伤或缺氧等情况的新生儿需要特别注意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们从小就知道,耳朵进水就会得中耳炎。
可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总是会有水流进去。
我们只能赶紧给他擦,可这擦得干净吗?还有水在里面怎么办?”我们通常熟知的“耳道进水会引起中耳炎”的说法,实质上说的是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使得耳内的耳屎软化、膨胀,引发耳道堵塞、流水,发生外耳道炎;或者是脏水中的细菌留存在耳道内,增加耳朵发生感染的机会。
因此,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耳朵只要进水就会发炎。
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时候进入一点水,是没有关系的。
而且我们的耳朵都有自我保护功能,平时类似洗澡、游泳的进水,是不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的。
对于给小宝宝洗澡,进水是难免的。
家长不需要慌张。
只要在洗完之后,用棉花球轻轻地为宝宝蘸干可以看到的水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往耳道里捅,这样不仅反而容易把水捅进耳道深处,也容易捅伤宝宝娇嫩的耳道。
“宝宝的耳廓里起了很多小白皮,他还总是用手抓耳朵,烦躁不安。
这是怎么回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宝宝外耳道长了湿疹。
出现外耳湿疹可能与是多种因素有关。
比较常见的是人工喂养配方奶的宝宝,由于对奶粉中的异体蛋白过敏,引起过敏反应。
还有由于体质原因的稀耳屎、液体等,流到外耳积存,刺激耳部皮肤出现湿疹。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或羽毛的刺激,也有可能引发湿疹。
而外部环境的高温、潮湿,也都是容易出现湿疹的因素。
外耳湿疹多发生在两个月之后的宝宝身上。
这时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会根据湿疹的轻重程度以及类型,给宝宝进行相应的治疗。
而在家,除了根据医生指导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之外,最好暂时为他戴上婴儿的手套,以免宝宝用不干净的手抓破痒处,造成更加严重的感染。
“最担心宝宝喝完奶拍不出嗝,睡下不一会儿就会吐奶。
听说奶流进耳道里,就容易引起中耳炎。
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
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流进耳朵和水流进耳朵是一样,因此,它们并不因为其他特殊原因就会引发中耳炎。
但是,吐奶和吃奶姿势不当都还有可能引起呛奶,呛奶就很容易出状况了。
我们知道,耳咽管是耳部与口腔相通的通道,由于宝宝很小,耳道也非常短,呛奶的时候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耳咽管进入中耳,诱发急性中耳炎。
?所以,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第一,不论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喂奶的姿势要正确。
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最好头略高,呈半卧位。
第二,喂完之后尽量耐心给宝宝拍出嗝。
第三,吃配方奶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避免宝宝喝奶时过多、过急,来不及吞咽。
第四,万一宝宝发生呛咳,要把宝宝侧过来,头稍高,使嘴角处于低处,让奶流出嘴角。
“宝宝耳朵里总会有脏东西。
不给他清理吧,觉得脏兮兮的;清理呢,又怕伤着他!究竟应不应该给宝宝清理耳屎呢?怎么清理?多长时间清理一次呢?”耳屎,又叫耳耵聍,它是人体耵聍腺产生的一种油脂分泌物,存在于耳内。
在耳道起着屏障的作用,不仅可以减弱外界声波对耳膜的刺激,还能粘住灰尘和细菌。
可见耳耵聍是耳朵自我保护的产物,并不仅仅是看着别扭的脏东西。
当然,小宝宝也会有耳屎。
通常的宝宝的耳屎呈屑状或片状,能够自行从耳内掉落。
也有的宝宝会出现脂性的、粘稠的、呈深黄色或褐色的耳屎,这也是正常的。
至于清理宝宝的耳屎,建议父母们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如果宝宝的耳屎掉落出了外耳道,可以用棉签或棉球将其扫出来,稀状耳屎可以稍微蘸一点儿温开水擦拭。
万万不可由于过于干净,用水或者酒精擦。
如果有较多的耳屎,父母一定不要擅自为宝宝掏。
因为外耳皮肤比较薄,神经又非常丰富。
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宝宝外耳皮肤,造成感染或引起其他病症。
这时最好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来帮忙了。

- 相关报道
-
- 国内男性也能打九价HPV疫苗了,有必要接种吗? (2025-04-18)
- 吃疏肝益阳对肾虚阳痿有作用吗? (2024-02-26)
- 专家:缺乏运动是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首要致病原因 (2023-10-19)
- 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风险可能更高 (2023-08-15)
- 杖头木偶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变化无方是什么生肖,已答解释 (2023-07-06)
-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避孕效果怎么样,有人吃过吗? (2023-05-23)
- 科学预防宫颈癌 这两个知识点要了解 (2022-11-11)
- 专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的适龄女性也应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2022-10-14)
- 和“快枪手”说再见!幸之素以天然之力,让良宵“性趣昂然” (2022-10-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