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研究在链霉菌中发现一类形似伞状的有毒蛋白颗粒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5-01 15:29
通过分析数千个公开的细菌基因组,圣路易斯大学的Dapeng Zhang和他的研究生Youngjun Tan发现,许多其他种类的细菌也有制造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基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形似伞状的有毒蛋白颗粒,称为链霉菌(Streptomyces)的土壤细菌会分泌这类有毒蛋白微粒来压制竞争者,尤其是同类竞争者。他们发现了这类有毒蛋白微粒及其结构、组成和作用方式。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4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treptomyces umbrella toxin particles block hyphal growth of competing species 。
伞状有毒蛋白颗粒是这些细菌对其微小对手进行各种战斗性打击的最新例证。它们所生活的拥挤而多样的细菌群落是一场抗菌素攻击、反击和防御的混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临床上使用的许多都直接来源于细菌在自然栖息地中用来对付对方的分子,或者受到了这些分子的启发。链霉菌对付其竞争对手的化学武器是此类分子最丰富的来源之一,其中包括常见的广谱药物链霉素。
与链霉菌产生的小分子抗生素不同,伞状有毒蛋白颗粒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大型复合物。它们靶向细菌的特异性也更强。这些作者推测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这些特性解释了为什么在对链霉菌产生的毒素进行长达 100 多年的研究中,这类毒素一直没有被发现。
编码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基因最初是通过搜索新的细菌毒素发现的。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oseph Mougous微生物实验室的Qinqin Zhao领导的生化和遗传实验中,他们了解到这些毒素与其他蛋白组成了一种大型复合物。
图片来自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298-z
Young Park 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David Veesler 的实验室对这种蛋白复合物进行了低温电镜观察。他们的研究表明Qinqin分离出的这种有毒复合物具有与他们在西雅图发现的有毒复合物相适应的惊人外观。它们看起来就像雨伞。
Mougous指出, 这类有毒蛋白颗粒颗粒的形状非常奇特,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了解它们不同寻常的形态是如何帮助它们消灭目标细菌的,将会非常有趣。
随后,这些作者试图确定这类有毒蛋白颗粒作用的靶标,他们筛选了它们对所有生物的影响,从真菌到 140 种不同的细菌,包括论文共同作者Devin Coleman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从高粱植物中提取的一些细菌。
在这些潜在的对手中,这类有毒蛋白颗粒特异性靶向其他的链霉菌物种。Mougous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S. Brook Peterson评论说, 我们认为,这种精妙的特异性可能是由于组成伞状辐条的蛋白各不相同。这些蛋白可能会捕捉到竞争细菌表面的特定糖分。
通过分析数千个公开的细菌基因组,圣路易斯大学的Dapeng Zhang和他的研究生Youngjun Tan发现,许多其他种类的细菌也有制造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基因。有趣的是,这些细菌物种都形成了枝状菌丝,这在细菌中是一种不常见的生长模式。
除了有关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基础生物学的许多问题尚待解答外,Mougous和他的同事们还对其潜在的临床应用感到好奇。
他们猜测导致肺和白喉的细菌可能对伞状有毒蛋白颗粒敏感。他们注意到,这些细菌已经对传统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他们认为伞状有毒蛋白颗粒有可能制服这些严重的致病细菌,因此值得探索。(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Joseph Mougous et al. . 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298-z.
New class of antimicrobials discovered in soil bacteria
https://phys.org/news/2024-04-class-antimicrobials-soil-bacteria.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Nature:人体组织中的体细胞镶嵌现象,科学家揭秘人类健康与疾病背后的基因秘密 (2025-07-04)
- AJPEM:肠道激素FGF19加速脂肪燃烧,促进肥胖小鼠减肥 (2025-07-04)
- Nature:慢性炎症“元凶”现形!WSTF蛋白核自噬的双面人生 (2025-07-04)
- Science:为何我们的记忆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里程碑研究揭示大脑分割体验的神经机制 (2025-07-04)
- 沛嘉医疗医嘉学苑设计荣获"设计界奥斯卡", 助力医疗教育再创新高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