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亮黄灯了吗? |
新快报记者林恒华
通讯员黄贤君
专访专家: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谢威
妇产科副主任苏念军、内分泌科副主任张莹
从健康的身体到疾病的发生,常常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疾病会通过身体的一些变化亮起“红灯”。如果之前,你采用一些简单的健康“自检”方法,尽早发现细微变化,让身体在亮黄灯的时候,就能防患于未然,那么,“黄灯”就可转为绿灯,为你顺畅进入新一年的生活工作提供保证。看一看,你的身体可能存在哪些健康隐患?
大众篇
“三高”和肥胖是个大问题
体重:半年内体重变化5%
Q:你的BMI指数是多少?BMI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Q:半年来体重增加/减少多少?(百分比为单位)
专家解读:最多人采用BMI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程度的参考,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莹告诉新快报记者,肥胖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例如血糖异常、糖尿病前期、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通过BMI指数的计算可以算出肥胖程度,帮你大概分析出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BMI超过25说明你的体重“过重”了,BMI指数超过28,身体很可能潜伏着一定的疾病,建议去医院做高血压、血常规、肝功能检查。
张莹表示,体重近期的变化幅度大的人,要特别注意。半年内体重变化超过5%的要警惕是否因疾病关系引起体重变化,例如近期体重减少5%,很可能出于患上甲亢、糖尿病或肿瘤方面的原因;体重增加超过5%的,建议看看内分泌科,可能血脂会不断升高。
“三高”指数:血脂、血压、血糖
Q:血糖、血脂、血压的数据如何是亮黄灯?
专家解读: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谢威表示,血脂异常体检中最常见。高血脂是促进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否“三高”从人的外观无法科学判断出来,一般体检表会标出检查项目的数值和参考数值。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正常高血压140/90mmHg,理想血压为120/80mmHg;介于两者之间成为临界状态,即是黄灯,这时就要注意控制好血压;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60mmHg,舒张压在90~95mmHg。正常低血压90/60mmHg,低于这一组数据为低血压。
血脂检查包括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越多越好之外,其他数值都建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血浆总胆固醇理想值应<200mg/dl,临界值为200~239mg/dl,超过240mg/dl就过高了;甘油三酯理想值应<200mg/dl,临界值为200~239mg/dl,>160mg/dL为过高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值应为<130mg/dl,临界值为130~159mg/dl,>160mg/dL为过高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值应>50mg/dL,临界值为35~50mg/dL,危险值为<35mg/dl。
血糖检测,正常的血糖值为空腹血糖6.0-7.2mmol/l、餐后血糖7.8-11.1mmol/l,不过,由于该血糖值是对当下血糖的检查,很可能因为饮食、饮酒、睡眠等因素影响。建议可以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这一数值反映的是3个月以来检查对象的血糖变化,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血脂超标或者接近“爆表”的人要第一时间调节生活方式,防止血脂进一步升高或引发其他疾病。如果血压指数偏高,但还没有达到高血压,可先看自己平常是不是高盐饮食,若是,通过清淡饮食,生活方式调节看能否降下来;血糖指数还没有超标,但数据在6.0-7.2mmol/l(空腹血糖)、7.8-11.1mmol/l(餐后血糖)之间,黄灯亮了!
调节生活方式的方法:在饮食上,可以参考“饮食金字塔”的比例管理饮食摄入,少大鱼大肉,多吃青菜和水果;多运动、多喝水、少熬夜、为自己减压等。如果经过一至三个月的调整,相关数据没有改善反而升高,建议再做进一步检查,查找原因。
缺钙
头晕头痛:减压得不到缓解要重视
Q:最近总频繁、有规律地头晕?
专家解读:谢威表示,经常头晕头痛可能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颈椎病等疾病息息相关。如果只是偶尔压力大、工作劳碌的时候出现,则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在1-2个月内,频繁发作,而通过休息、缓解压力、工作减压仍改善不了的话,就得及时就医了。
睡眠质量差:是工作压力大吗?
Q:一般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
专家解读:导致睡眠不好的原因可能很多,例如工作压力大、喝太多功能饮料、喝咖啡或浓茶后兴奋,女性进入围绝经期等各种原因。每个人的睡眠时间和需求不同,以第二天早上起来不会困感觉没睡够为好,一般每天晚上11点睡觉最为养生。如果自己通过改善不良习惯后仍是经常睡不着或是早醒的话,需要看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心理方面的疾病,有的心理疾病最初的表现就是失眠。有的患上睡眠呼吸综合征的病人由于睡眠时打鼾,影响了气道正常呼吸,会带来一系列的身体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猝死意外。
- 相关报道
-
- “世界慢阻肺日”专家支招市民如何早发现、早治疗? (2024-11-22)
- 关注联合国糖尿病日 为何“甜蜜”也会是一种危机? (2024-11-15)
- 预防“小眼镜”三部门出“新招” 来看相关解读 (2024-11-14)
- 流感高发期来临 这份家庭消毒攻略请收好 (2024-11-13)
- 中疾控建议:老年人、幼童尽早开展流感疫苗接种 (2024-11-07)
- 秋冬呼吸疾病高发 专家提醒“从老到小”均应开展肺健康守护 (2024-10-28)
- 乳腺癌容易盯上哪些人?科学预防乳腺癌 (2024-10-24)
- 如何防治诺如病毒感染?疾控专家给出5点提示 (2024-10-23)
- 天气渐凉 专家提示科学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2024-10-08)
- 全国高血压日:减盐控重 让血压不再“居高不下” (2024-10-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