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
![]() |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0-28℃之间,最理想的温度是15-20℃,此环境中人的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温度在4-10℃时,发病率较高,在4℃以下时,易生冻疮,发病率更高。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在30℃时,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37℃以上的高温对人体的蛋白质有一定的破坏。若人体温度达到40℃以上,生命中枢就会直接受到威胁。
这是因为人体是经过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指挥正常活动的,体内产生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基本上相等,体温一般保持在36.5-37℃之间,人体的散热,除了通过呼吸、大小便外,主要通过皮肤层散发热量。由于高温天气的出现,导致人体的热平衡被破坏而产生中暑和其他疾病。所以气象上就把当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时定为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分为高温炎热天气和高温闷热天气两种。当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相对湿度在60%以下称为高温炎热天气;当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达不到35℃,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称为高温闷热天气。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人体的汗水来不及从皮肤中排泄出去,热量难以发散,感觉非常难受。这是自然界升温对人体造成的直接影响。
自然界升温对人体健康也有着间接影响。一是自然界的升温为蚊子、苍蝇提供了更好的孽生条件,为病原体提供了更佳的传播环境,有利于传染病的流行。二是高温可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大气层有害气体的浓度,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城市的“热岛效应”还会使城市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消化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